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5-03-11 09:20:21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3月10日,从陕西省统计局传出消息,2024年,全省上下紧扣县域经济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不断健全“一县一策”产业培育机制,县域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总量持续壮大,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固。初步核算,全省县域83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10.03亿元,同比增长6.4%,县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

  总量增长

  2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

  陕西县域经济总量增长,高质量发展基础夯实。县域GDP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2024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3%,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全省县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3.6%、8.1%、5.5%。分地市看,西安、铜川、咸阳、商洛4个地市县域增速超过全省县域平均增速,分别达到7.3%、7.2%、7.0%、6.9%。

  2024年,83个县(市、区)县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2.53亿元,较上年增加10.04亿元。从分布区间来看,50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4个,其中神木市2502.61亿元,府谷县1066.74亿元;200-500亿元的县(市、区)23个,较上年增加4个;100亿元以下的县(市、区)29个,较上年减少2个。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县(市、区)27个,较上年增加4个(武功县、乾县、蓝田县、礼泉县)。2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11093.61亿元,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66.0%,平均增长6.4%,拉动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

  结构优化

  县域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2%

  陕西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工业增长拉动明显,2024年,全省83个县(市、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645.92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县域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5.5%,占比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制造业增加值2844.97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制造业增速1.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9%,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三产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2024年,全省县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8.24亿元,同比增长7.2%,较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4个百分点。83个县(市、区)中,45个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全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全省县域服务业增加值6431.19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8%,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投资活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较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其中,县域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2%,较上年同期加快1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民间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5%,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差异发展

  产业功能县生产总值占县域比重近八成

  差异发展,因地施策成效明显。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产业功能县生产总值占县域比重接近八成。2024年,45个产业功能县实现生产总值13248.62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省县域经济的比重为78.8%。县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4.41亿元,较上年增加14.15亿元。其中,13个能源资源富集县地区生产总值6363.40亿元,同比增长6.5%,县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9.49亿元,是全省县均水平的2.42倍。

  特色农业较快发展,2024年,26个农业主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4.19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16个特色农产品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4.5%,高于县域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生态功能县运行平稳,增长速度稳步回升。2024年,12个生态功能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5.7%,较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三秦都市报记者 张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