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共绘西安好“春景”
2025-03-11 09:21:44来源:西安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央媒共绘西安好“春景”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311090551

这是正在进行转体施工的西安幸福路北延伸工程独塔斜拉桥(3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伴随着逐渐回升的气温,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度也不断提升:深化“六个改革”,多领域谋篇布局铿锵有力;创新引领,科技力量焕发新活力;传承发展,多元文化迸发出强大感染力……连日来,央媒镜头中西安“春景”生机盎然。

  改革发展提速

  3月4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吸引多家媒体关注。

  中国日报网以《西安深化“六个改革”:教育就业文旅领域全面攻坚》为题,详细梳理西安在教育就业文旅等领域的谋篇布局、创新发展。

  人民网发布《2025年西安将举办就业服务活动600场以上》《2025年西安力争50%的区县建立“教联体”》等报道,关注西安提升就业服务、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力度。央广网围绕西安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等内容展开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中新网以《会场特写|中欧班列跑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度”》《长恨歌》场场爆满 年营业额突破7亿元等报道,关注西安高质量发展实践。

  环球网3月7日《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关注两会:我看到中国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一文,从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王昭君在西安的所见所闻,看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机遇、新方向:“在西安,无人机化除、远程智慧化灌溉以及遥感卫星监测土壤墒情等‘黑科技’,在这片土地上大显身手。”

  3月3日,中欧班列(西安)今年开行量突破600列,《光明日报》、中新网在报道中点赞西安国际港站实现班列到发的高效运转。

  3月6日,经济参考报推出报道《市面有活力 账面显韧性 人面见信心——大唐不夜城面面观》,将大唐不夜城作为观察窗口,解读其创新发展路径,映射中国经济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

  科创力量澎湃

  在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大热的背景下,西安有哪些动作?

  3月5日,央视网推出报道《西安:两大智算中心接入DeepSeek 未来如何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文章介绍,近期,西咸新区沣东智算中心正式接入DeepSeek,通过对其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持,有效解决服务器算力有限的困扰。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能够对DeepSeek进行即时支持,既是行业利好,更是西安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的提前布局。

  3月6日,央广网消息,西安浐灞国际港政务服务智能客服应用“D小港(有疑D答,港好办事)”,正式接入DeepSeek,西安浐灞国际港政务服务智能再升级。

  3月8日,西安幸福路北延伸工程独塔斜拉桥成功转体,央视新闻、新华网、中新网撰文传播喜讯。中新网称:该座独塔斜拉桥转体重量达到4.8万吨,其成功转体“创国内多向不对称斜拉桥转体重量之最”。央视新闻表示:“这有助于完善西安市城东综合交通体系、缓解东二环压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文化实力“圈粉”

  3月6日,中新网报道了“‘文化陕西’旅游推介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消息。文章介绍,中德政界、文化界和相关出入境旅游代表等近百人参加。其间,相关负责人推介了陕西入境旅游精品线路,介绍了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将在西安开幕的消息及参展事宜等。

  3月3日,新华社消息,“古都西安”文化体验活动在马耳他中文学校举行。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为当地学生们讲述了西安的历史渊源,重点介绍了兵马俑、铜车马、陶埙等,学生们“得知西安每年可接待数亿海内外游客时,他们更是折服于这座城市的魅力。”

  3月8日,《环球时报》官方账号发布内容称:美国《国家地理》3月7日发表了文章《中国其他历史悠久的“城墙”也令人印象深刻》,并着重介绍了西安城墙,“当地人和游客既能欣赏到历史遗产,又能将其用作城市公共空间。”

  西安是公认的“美食天堂”。3月5日国际在线《被外国美食博主的西安之旅馋哭!干饭人冲呀》视频报道中,在油管坐拥千万粉丝的美食博主马可·威恩斯,带观众踏上西安美食发现之旅。

  “陕西西安,各种花次第开放。梅花、杏花、桃花、梨花……将大地装点得多姿多彩。”3月8日,古城春色进入人民网镜头。

  3月9日,中新网推出《舌尖上的长安春醒时:一茬鲜芽品“春韵”》报道,在传承与创新下,西安“春味”衍生出别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咖啡馆的“香椿拿铁”、野菜装点的“唐韵春宴”、洋槐花做成的永生花、灰灰菜制成的标本书签……令人心生欢喜。(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薛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