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土地 绘就振兴画卷
2025-03-17 10:35:41来源:西安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唤醒沉睡土地 绘就振兴画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317102250

“又见森也”露营基地

唤醒沉睡土地 绘就振兴画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317102254

在拾光农场,小朋友与小动物互动

  近期,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全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这批案例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建设等6大主题,全面展示了各乡村、镇街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其中,西安市高陵区、临潼区、鄠邑区以及蓝田县凭借独特的创新举措成功入选典型案例,展现出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深入挖掘这些典型案例背后的经验做法,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即日起,本报记者将深入田间地头,扎根乡村一线,走进这些“示范田”,用笔触和镜头记录村庄焕新的脉动,为其他乡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本。                                                

  近日,位于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钓北村的拾光农场正式开园,园内繁花似锦,果蔬飘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远处的泾渭分明观景台,春日美景与游客欢笑声交织;拾光农场里,小朋友们拿着胡萝卜,给动物喂食;果蔬采摘园内,草莓、西红柿新鲜欲滴, 不远处的油菜花田尽显春日生机……这片集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农场,不仅是周边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更是钓北村“三块地” 改革推动产村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板。

  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钓北村深入挖掘“泾渭分明”文化内涵,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契机,精心优化产业布局,逐步打造出南有黄河全鱼宴餐饮及关中民宿、北有花卉蔬果农耕体验的“耿镇钓北·拾光小镇”农文旅融合项目,勾勒出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绚丽画卷。

  漫步在拾光农场,感受这片土地焕发的全新活力。曾经,这里的农用地零散闲置,产出效益低下;宅基地布局杂乱,大量房屋破旧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如今,一场“三块地” 改革,让钓北村焕然一新,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宅基地改革开新局  唤醒乡村“沉睡资产”

  3月16日上午,阳光和煦,微风轻拂,记者走进钓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鱼庄和热闹的火锅城,旁边即将开业的烧烤城正紧锣密鼓地装修。“这儿以前可不是这番景象。” 钓北村党支部书记张锋说,这里原本涉及7户人家,共约1500 平方米的宅基地,由于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宅基地上的房屋无人打理,年久失修,几近荒废,成了乡村发展版图上的一块“伤疤”。

  为了盘活这些闲置资源,2023年起,钓北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全力推动部分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村干部挨家挨户与村民耐心沟通,最终按照每亩1200元的价格,促成村民进行部分宅基地的有偿退出,并对这部分宅基地进行重建或改造,让闲置资源重新焕发生机。

  “瞧这个鱼庄,还有即将开业的烧烤城,都是按照土地流转资金每年分给村民,加上商铺出租等收益模式运作的。”张锋边走边介绍,为了改善村庄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们都很支持。随着宅基地陆续整合完成,钓北村引进外来资金,陆续打造出鱼庄、火锅、烧烤城等商业综合体,吸引周边市民前来品尝,成为高陵区新晋的热门打卡地。

  “这次宅基地改革,我是见证者与受益者。”村民杨南京笑着说。他家在村头原有600多平方米宅基地,位置虽好,但房屋年久失修。借着“三地改革”,他通过有偿退出部分宅基地,一部分用于鱼庄经营,剩余部分由村上引进第三方投资建成了三层商住综合体。如今,二三楼是杨南京家温馨舒适的自住房,一楼用作商铺出租,儿媳妇还在火锅店当领班,月收入三千多元,解决了就业问题。“宅基地改革不光让村子环境焕然一新,我每年还有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外加商铺出租收益,日子过得美,太值了!”杨南京说。

  宅基地改革中,钓北村始终把握“尊重意愿、盘活资源”的原则,对地理位置优越、面积较大的宅基地,重新合理划分土地,将多余的优质宅基地流转到集体,给予农户合理补偿,对外进行招商,由村上统一运营管理。这一举措优化了宅基地资源配置,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让曾经破旧不堪的老旧房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钓北村已成功盘活闲置宅基地 9 户,流转盘活土地700余亩,引进合作企业7家,落地项目6个,直接带动了 200 余名村民就业,让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荒地复耕蹚新路  农文旅融合“旺村富民”

  离开烟火气十足的鱼庄,沿着宽阔平整的村道前行,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园景象徐徐展开。占地300余亩的农文旅融合区内,农事体验、团队聚餐、果蔬采摘、花卉种植等丰富的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享受着自然野趣。

  2023年,钓北村开始筹划盘活原流转到建材厂、砖厂等地的农用地。“随着这些厂子陆续关停,土地流转后的租金支付不及时,留下了300余亩零散荒地,涉及近200户村民,他们心里颇有怨言。”张锋说。为解决这一问题,全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钓北村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决心对这些土地全部复耕,并采用集体牵头、成员参股等模式,建立起租金保障机制,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钓北村一组组长王立军是首批进行土地流转签约的村民代表。“过去土地流转给砖厂时,我们讨要租金像‘打饥荒’。”王立军感慨地说,现在有村集体兜底,年年租金能按时领到手,去年就领了7万多元,还不算村民在村上务工的收益,日子越过越有盼头。钓北村村集体每年支付土地租金30多万元,既保障了村民利益,发展了村集体经济,更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动力。

  收回的土地经统一规划,变身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试验田”。钓北村因地制宜,开启了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与泾渭分明自然景观仅十分钟步程的拾光农场,巧妙融合萌宠互动等创新体验,周末游客量超千人次,成为周边农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再过阵子,农场旁边的300余亩油菜花将迎来花期,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张锋说,结合油菜花种植,他们计划配套建设榨油工坊,实现游客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此外,钓北村还引入专业团队运营“又见森也”露营基地,开发星空帐篷、篝火晚会等特色项目;雅风花卉基地通过“订单种植+电商销售”模式,年销售额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着这片土地带来的红利。“土地活了,产业旺了,我们的日子更有奔头!”村民们这句朴实的感慨,道出了内心满满的幸福感。

  改造“边角地”  编织乡村“幸福网”

  3亩闲置老学校对外出租,改造后的高·幸食堂为老人提供可口的平价餐……钓北村不大的村集体建设用地里,靠“绣花功夫”让“边角地”焕发了新生。

  当日16时,钓北村高·幸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72岁的独居老人陈杨民端着餐盘,清炒时蔬、番茄蛋汤的热气模糊了老花镜。“两荤一素才9块钱,比自家做饭还划算!”他指着墙上每周更新的菜单笑着说。2023 年,村里将原老幸福院改造成了高·幸食堂,由村集体自主经营,为村里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餐食,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难题。每到饭点,食堂里热气腾腾,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唠家常,欢声笑语不断,成为村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张锋掰着手指细数变化:3亩老学校闲置土地通过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高·幸食堂每月为60余位老人省下近半伙食费,还解决了多名村民就业。此外,村集体还将收益的5%纳入食堂运营费用,形成“产业反哺民生”的良性循环。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沉睡地”到“生金田”,钓北村的“三块地” 改革,如同神奇的画笔,勾勒出一幅产村融合的壮美画卷,在这片土地续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而杨南京们的幸福生活,也如同这春日的繁花,越开越艳。(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