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树载千秋 同根同祖”乙巳年全国网络媒体探寻华夏根脉主题采访团走进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探访全国仅存的5株5000年古树之一——老君柏。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因一次史无前例的“搬家”工程,完成了古树界“逆天改命”之旅。
老君柏,生长在黄陵县阿党镇川庄村,树高14.5米、胸围7.4米、平均冠幅15.8米,一眼望去,苍劲的树干上沟壑纵横,如刀劈斧凿,柏叶却凝翠欲滴,生机盎然。
老君柏现貌
老君柏如何得名?据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北征凯旋后,在桥山祭祀黄帝陵,听闻古商道葫芦河畔有“老君神庙”,遂亲临焚香祭拜,并在庙前植下此柏,赐名“老君柏”。此后,古柏虽历经庙宇倾颓,仍被百姓奉为“神树”,世代守护。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棵“活文物”并非一直生长于此,而是历经一次“大搬家”。黄陵县林业局生态修复股股长田鹏飞告诉透露,老君柏原植于黄陵县阿党镇史家河村老君庙前。2009年,因延安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老君柏所在的史家河村被划入淹没区。按照古树保护相关规定,经林业专家研究、论证,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对其进行保护性移植。
面对"人挪活,树挪死"的传统认知,如何让5000岁的古树“挪活”,成为一项艰巨挑战。
原来,针对这一历史性的挑战,2009年11月,黄陵县迅速成立老君柏移植领导小组以及专家、施工技术组,启动古柏移植工作。老君柏移植技术充分利用植物生理学理论,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并实施科学养护管理措施,确保移植成活率,将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移植前复壮养护、科学移植、移植后长期管护。
2011年3月26日,老君柏被当时国内最先进的650吨履带车和十轴液压板车缓缓吊起,经过4个多小时、2.5公里的“旅程”,顺利搬到了现在的川庄村。
老君柏现址俯瞰图
“为了给老君柏创造熟悉的生长环境,一起移植的还有生长在老君柏周围的‘小伙伴’10余棵柳树、杨树、槐树,并按照原位置进行移植。” 田鹏飞介绍道,搬迁后,专家团队为老君柏制定了长达5年的精心养护计划:叶面施肥补充营养,改良土壤增强活力,加装保湿加湿喷雾系统维持湿度,复壮孔灌施营养液促进生长等。
“2016年,经过专家对老君柏进行了一场全面‘体检’,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的老君柏生长状况持续向好,各项生理指标均达到预期标准,正式宣布移植成功。” 田鹏飞表示。
据了解,此次移植的古柏,树龄、总重量及移植技术难度均堪称世界之最,其独创的移植技术更是获得了国家专利,为全球古树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文 吴娜 主办方供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