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有绝活】曹军明:接触网技术革新的破冰者
2025-05-06 16:27:4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曹军明,1996年毕业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现任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供电段检测车间接触网工,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在扎根陇海铁路宝天段28年间,他带领团队完成85项铁路技术革新,为企业节省检修成本900多万元,多项技术在全段甚至全铁路供电系统得到推广。

【陕西工人有绝活】曹军明:接触网技术革新的破冰者_fororder_图片1

曹军明——微笑的力量

  大山深处的铁路情结

  在曹军明小时候就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时为看一眼火车从自己的眼前呼啸而过,与同学跋山涉水,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当站在陇海铁路边上,曹军明看着笔直的钢轨、长长的列车和气派的站台,眼睛都看直了!那时候的他就想:“我将来一定要当个铁路人。”

  从小立志当个铁路人的曹军明,在1992年接到郑州铁路机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离自己最爱的火车又近了一大步。几年的学校生活,曹军明除了上课之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图书馆,上千个日夜的努力学习,海量的专业知识,让曹军明信心倍增,“一定要在铁路这行业干出一番事业”。

  时间很快来到了1996年的冬天,年仅21岁的曹军明背着铺盖卷终于走向了梦想开始的地方——宝鸡供电段元龙接触网工区。

  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荒凉的山坳、简陋的站房和呼啸刺骨的寒风。面对心理与现实的落差,曹军明没有选择“破罐子破摔”,而是在师父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认真做好日常检修工作之余,逐字研读《接触网安全规程》,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他这名新到的接触网工很快站稳了脚跟,做到了师父口中的“你理论强,我实操好,咱俩正好互补,就是最佳搭档。”这也为以后他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奠定了基础。

【陕西工人有绝活】曹军明:接触网技术革新的破冰者_fororder_图片2

曹军明日常接触网工作

  技术是磨出来的

  曹军明的师父叫许河清,一直都是曹军明口中的“技术能手”。这位退伍老兵师父总是对他说:“接触网工的手艺在钢轨上,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在一次寒冬抢修中,曹军明随师父攀上15米高的接触网杆排查故障,零下20℃的寒风如刀割面,手指冻得几乎握不住工具,但他硬是咬牙完成作业。“技术容不得半点马虎。手抖了,螺栓就可能松,眼花了,隐患就出来了,咱们守的是成千上万旅客的安全路,一定要用心干、认真干。”师父许河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对“铁路工作、精益求精”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一直到2021年,曹军明带着大伙搞技术革新,在容易结冰的地方安装绝缘板、融冰装置,甚至还用上了温度监测系统,大伙再也不用外出冒着严寒手动除冰,望着手机APP上实时更新的设备温度,这位年逾半百的老铁路露出欣慰的笑容。

【陕西工人有绝活】曹军明:接触网技术革新的破冰者_fororder_图片3

曹军明对接触网腕臂支撑进行检调

  技术革新要有死磕的劲头

  自从2013年成立“接触网技能大师工作室”,曹军明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搞研发,解决了不少难题。

  在技术革新方面,曹军明改进了“接头线夹安装平推法”,这项技术革新来自曹军明在家推拉厨房门时的灵感:“滑动轨道原理能否用于接头线夹安装?”

  当即,他画图设计“平推法”工具,连夜赶回工区试验,在工友们半信半疑中,让线夹精准滑入卡槽,现场爆发出惊叹:“这法子比老手艺快了三倍!”后来,随着不断改进工艺,研制成功接触线多功能接续器,现在作业时间从20多分钟缩短到3~4分钟,效率提高了87%,线夹一次安装成功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100%,原本至少两个人的活儿现在一个人就能搞定。此后,该技术在全路得到了推广。

  2015年,铁路供电行业面对4C智能分析系统研发的“拦路虎”——海量缺陷数据库建设,曹军明选择用“笨办法”攻坚,翻出20年积累的检修笔记,带领团队对照上万张照片逐条标注缺陷,两年时间,他们整理出最重要的98个缺陷模块(后续模块在不断添加中),构建起行业首个智能分析数据库。

  “构建数据库也仅仅只是开始,更艰难的是AI模型训练,就像教新生儿认字,得把每个缺陷模块掰开了揉碎了喂给AI。”接下来就是曹军明带着青年技术员蹲守现场,拍摄不同光照、角度的缺陷样本,最终将这套AI系统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

  如今,这套系统可自动分析240万张检测照片,效率较人工提升95%,为中国铁路接触网“状态修”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家人的理解是我最大的福气

  当被问及家庭时,曹军明显得格外话多,特别是谈及妻子赵莉,他的脸上只剩下温柔。

  “我和妻子赵莉当时在一个单位,多亏了工长热心牵线搭桥,才让我们两个人走到了一块儿。”也正是因为在一个单位,曹军明与妻子的生活中才有了共同的话题,两人工作的性质也让他们对彼此有了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说起妻子赵莉,曹军明提到最多的就是“娶到赵莉,那是我的幸运。”

  曹军明记得2006年与赵莉要结婚那会,因为刚好赶上西宝线第6次大提速,他被抽调到一线工作组,加之时间紧任务重,每天早出晚归。所以两人结婚前家里的准备事宜基本上都是由妻子赵莉一个人完成,而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单位批了三天假期,回去结完婚,他又着急赶回工作组,继续完成剩下的工作任务。“现在说起来,感觉还是觉得对于妻子只有亏欠,只能等退休以后慢慢回报了。”曹军明笑着说道。

【陕西工人有绝活】曹军明:接触网技术革新的破冰者_fororder_图片4

曹军明与徒弟研究技改

  带徒弟就像栽树

  自从段里成立了“接触网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批批年轻人来到曹军明身边学习技术,此时,做好技术革新的“传帮带”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始的时候,曹军明像师父许河清当年一样,把自己这些年攒下的真本事和那股子干劲儿,还有干活时琢磨出来的门道,都一股脑传给徒弟们,希望徒弟们也像自己当年一样融会贯通,为铁路事业做出贡献。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上的操作也是越来越智能化,以往的带徒弟方法也是越来越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直都是曹军明的座右铭,他结合自己检测分析工作实际,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三带三练”,即“带思想、带技术、带作风,练眼力、练手力和练脑力”。

  他常说:“工匠精神要薪火相传,既要教手上功夫,更重要的是传心里那团火。”如今,他培养出的285名技师,1600多名高级工,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智能高铁时代的生力军。

  采访中,曹军明很少提及自己这些年获得的那些国家级和省级荣誉,但是对自己负责过的每一项技术革新,却是如数家珍,能够一一道来。

  “希望能把我对铁路的这份热爱一直传承下去,年轻人也要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干,孜孜不倦地学,再平凡的岗位也一定能干出彩!”这不仅是曹军明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他对于下一代铁路接班人的期许。(文 王靖宇 供图 中铁西安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