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陕西铜川,在黄土高坡沟壑间,藏着一个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耀瓷烧造基地——陈炉古镇。
炉火不绝地,瓷韵传千年。8月15日下午,10余国驻华外交官到访陈炉,一探“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的秘辛。
驻华外交官参观陈炉古镇
创烧于唐代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耀州瓷惊艳世人千百年。而陈炉窑恰是耀州窑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滋养下,一代又一代的匠师们用自己的双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使耀州窑千年炉火不熄。
参观中,驻华外交官们在耀州窑陈炉博物馆了解陈炉窑金、元、明、清的发展脉络,以及制瓷原料、技术;在王家瓷坊,手工艺人现场进行制瓷手艺,墙壁上摆放的泥塑、瓷器制品都令人惊奇……这一切都很古老,又都很新奇。
驻华外交官参观耀州窑陈炉博物馆
“博物馆里,我对所有的藏品印象深刻,从金代以来的瓷器文物就保存的很好,这是值得每一位中国人自豪的事情,同时也让我这样的外国人感到震撼。”萨摩亚驻华大使卢阿马努韦·马里纳说道。
萨摩亚驻华大使卢阿马努韦·马里纳畅谈感受
铜川陈炉,这座被时光与窑火淬炼的“千年瓷都”,早已超越静态遗产的范畴。技艺代代相承,维系耀州窑文化纯正血脉;创意设计注入,古瓷新生为契合当代审美的茶器、灯具;文旅巧妙融合,让陶瓷艺术回归烟火日常……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耀瓷,构建了一条生生不息的生态链。
陈炉古镇
正是这“守艺”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使千年炉火不熄,在时代激流中淬炼出更夺目的光彩。它本身即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鲜活范本。
“历史的作用非常令人惊叹,在这里可以看到历史的倒影。我国也有类似的手工艺品,现在有人在做这种工艺品。但我认为需要在这里学习保护文化遗产的模式。”尼泊尔驻华大使馆公使帕尔巴蒂·阿里亚尔说。
驻华外交官体验手拉坯
陈炉古镇的炉火,曾沿着古丝绸之路蜿蜒西行,将“东方艺术明珠”的美誉散播至遥远大陆。
如今,当驻华外交官们亲手触摸温润瓷土,凝神细辨釉面的绝色,耀州瓷超越语言的美学力量瞬间拉近了心灵距离。他们眼中所见的,不仅是器物流转,更是中华文明自古开放包容、以美为桥沟通万邦的历史基因。这份基因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阔叙事中重获时代共鸣。
尼泊尔驻华大使馆公使帕尔巴蒂·阿里亚尔(右二)与手工艺人交流
陈炉古镇的传承与创新,正是中国推动文明互鉴、寻求共同发展的微观投射与真诚实践。当驻华外交官们体验手拉坯制作的“作品”默默静立,陈炉古镇的窑火已悄然在更广阔的世界版图上投下温暖印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