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中央水塔” 绘就生态画卷——陕西气象助力秦岭保护修复纪实
2025-08-20 09:08:15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王菲

守护“中央水塔” 绘就生态画卷——陕西气象助力秦岭保护修复纪实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0084412_165_356

8月10日,无人机视角下的秦岭巍峨壮观。 陕西日报记者 许奥博 摄

  近年来,陕西省气象部门以科技为笔、数据为墨,在秦岭腹地绘出一幅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壮美画卷。

  生态屏障的绿色蝶变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水源的涵养地,商洛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秦岭与黄河流域生态气候评估报告》显示:秦岭陕西段生态优良区域占比始终保持高位,2024年达99.4%。植被指数、净初级生产力、森林绿度等核心指标均稳中有升,2024年植被指数达到监测以来最大值。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历史平均下降45%,区域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这些数据背后,是陕西气象部门构建的“地空天”一体化监测体系在持续发力。近年来,陕西气象部门以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为核心,形成了“一站多址、点面结合”的综合观测系统,联动起商洛市39个国家气候站、2个森林生态观测站、13个微波辐射计、56个大气负离子气象站、8个植被生态自动观测仪以及1套轨道式植被监测系统等。目前,该体系已积累37TB的秦岭气候生态数据集,研发出涵盖生态农业、气候康养、绿色工业等11大类63种精细化服务产品。

  科技赋能的精准施策

  以前种树靠看天,现在是种前看“数”、种后看“图”。在生态修复工程中,气象部门提供的气候适宜性分析、植被动态监测等数据,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8月19日,在柞水县金米村2号智能联栋木耳大棚,种植户赵琴展示的木耳气象智能物联网监测预警系统正在运行。这是气象部门布设梯度网格气象监测站,构建起覆盖不同海拔的监测网络的成果。此外,商洛市气象局还搭建“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为科学量化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提供支撑。目前,商洛已有23家“气候友好型企业”获批“气候价值贷”,累计2.1亿元。

  防灾减灾的智慧防线

  为应对秦岭复杂地形下的气象灾害,商洛市气象局创新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三合一”调度指挥平台。该平台整合气象、应急、水利等10个部门350类数据,实现防汛救灾“一张图”指挥。

  7月以来,商洛遭遇强降水天气,防汛形势严峻。境内5条河流出现洪峰6次,出现超警戒洪水2次。依托“三合一”平台圈出的重点区域,商洛市提前对沿岸群众组织撤离,无人员伤亡。

  “‘三合一’平台建成应用之后,让我们能第一时间作出科学决策和精准调度,能够在最小范围内精准组织撤离。”商南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马瑞说。

  秦岭山区的生态宝库,每一片绿叶都记录着生态修复的艰辛历程,每一组数据都见证着绿色发展的坚实步伐。陕西正以生态优先的笔触,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陕西日报记者 许奥博 通讯员 马楠 刘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