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榆林市横山区田野间硕果飘香,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的多项农作物试验示范项目迎来丰收季陆续进入收获期。玉米、高粱、谷子等示范作物长势喜人、产量可观,农技人员忙碌穿梭于田间地头与实验室,有条不紊开展收获、测产、记录等工作,以实打实的丰收成果为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横山区农技推广综合试验示范点核心区位于波罗镇朱家沟村,总占地面积11180亩,含试验示范区180亩,推广区1000亩,辐射区10000亩。近年来,横山区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依托品种试验展示基地、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智慧农业平台等多元载体,系统推进农技推广综合试验示范工作,阶段性成果丰硕。

横山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集成技术助谷子亩产增收
产量效益实现显著突破
横山区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亩产超1000公斤,增产25.2%,推广面积达16.56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集成技术高粱亩产稳定在600公斤以上,较本地传统种植增产29.6%,累计推广4.8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集成技术谷子亩产超350公斤,增产41.3%,推广面积超1.5万亩。同时,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小杂粮品种选育和试验示范,小杂粮栽培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9项,物化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4项,旱作农作物节水研究和综合试验示范推广4项,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研究和试验示范推广4项,农业新装备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4项,智慧农业研究与推广3项。

水稻收割
关键技术推广成效突出
横山区围绕提质增效、节本降耗目标,重点突破多项主推技术。其中玉米耐密品种、宽窄行单粒播种、水肥一体化等集成技术累计推广超50万亩,平均单产由585公斤提升至700公斤;旱作集成技术推广8.1万亩,通过耐旱作物筛选、控释施肥等技术组装,亩增收220元至370元;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引入北斗导航、远程监控等功能,实现玉米全生育期智慧化管理,生产成本降低40%以上。
下一步,横山区将进一步深化与各级科研机构、涉农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共研课题、落地成果,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要机具。同时持续组织全区农技干部、种地能手、致富带头人开展现场观摩学习,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与应用能力,探索新时代农业技术服务与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多维良性嵌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文/图 吴文英 高立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