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智能无人系统高端前沿技术创新,推动无人系统行业应用及产业发展,促进无人系统领域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8月15至8月17日,“爱生杯”无人系统应用挑战赛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举行。
本次大赛由中国工程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协办,由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冠名支持。大赛设置基础赛道、算法赛道、自主赛道3大赛道,分为无人车竞速、无人车避障、飞行避障、快递速达、协同追踪5个科目,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军航空大学等20余家高校/单位共计50余支参赛队伍报名参加本次比赛。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詹浩致开幕辞,他指出本次大赛是智能无人系统领域里的一次创新应用,也是智能无人系统面向未来产业应用的一次实践。希望通过本次大赛,为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领域展示更多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应用,凝聚更多的研究力量,持续促进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 副校长詹浩致辞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总师张冬青及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高广元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表致辞,高度肯定了本次大赛对智能无人系统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意义。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总师张冬青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副总经理高广元分别致辞
西北工业大学杨韬老师代表裁判进行宣誓
国防科技大学李旭东同学代表参赛队员进行宣誓
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队伍纷纷展示了竞赛作品。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各项赛事顺利完成,最终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M3避障无人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多无人机协同自主跟踪与定位系统”等6个作品获特等奖,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Lift-鲲鹏无人机”、杭州靖安科技有限公司的“飞鸢无人机”等6个作品获一等奖,来自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的“云箭之翼无人机”、西北工业大学的“0J519树莓派小车”、等6个作品获二等奖、来自成都工元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避障小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HITMA避障无人机”、空军工程大学的“鹰击长空无人机”等7个作品获得三等奖,共计25个奖项。
比赛精彩瞬间
谈到这次比赛,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符文星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本次大赛,以及9月份即将举办的国际自主无人系统大会等学术活动,聚集我校及国内优势单位,发挥学术和行业引领作用,后续我们将继续与相关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推动无人系统高端前沿技术创新,加快智能无人系统与经济、社会等深度融合。”
“大赛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和交流平台,我们与各支优秀队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我们后续作品的完善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和灵感。”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参赛队员说。
本次大赛的裁判员杨韬老师高度赞扬了参赛队员们在比赛过程中展现的态度:“所有的队员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尽全力将智能无人系统的科技之美展示给大家”。
大赛闭幕式上,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毛昭勇、副院长符文星、党总支副书记徐晓峰及大赛专家为获奖队伍颁奖。
本次大赛作为国内无人系统领域顶级赛事,与九月份即将举办的国际自主无人系统大会、无人系统高峰论坛相辅相成,共同组成“2022年国际自主无人系统大会”,形成更加完善的学术交流体系,共同打造无人系统领域“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产业化链条,构建协同、开放、共享、融合的深度学习平台,为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前沿技术创新发展及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提供助推力。
据了解,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智能无人系统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学术引领作用,推动无人系统高端前沿技术创新,开展无人系统多层次人才培养,推动无人系统行业应用及产业发展。由中国工程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协办的2022年国际自主无人系统大会(ICAUS)拟于2022年9月23-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宾馆举办,大会以“智能无人系统创造未来”为主题,共包含三大板块:国际自主无人系统大会、无人系统高峰论坛、“爱生杯”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挑战赛。
“爱生杯”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挑战赛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赛事,由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冠名支持,主要面向国内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高校学生团队及企事业单位研究团队,为无人系统领域的赛队和选手提供广阔的竞技展示交流平台,推动无人系统领域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赛设置基础赛道、算法赛道、自主赛道3大赛道,分为无人车竞速、无人车避障、飞行避障、快递速达、协同追踪5个科目,比赛核心内容与未来无人系统应用高度契合,将进一步推动无人系统智能感知、认知、交互、协同等关键共用技术的创新发展。(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