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金秋时分的杨凌,秋意正浓,丰收在望。9月15日至19日,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杨凌农高会如约而至。
这是一次既突出科技创新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又凸显加强各方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盛会。
自1994年创办以来,杨凌农高会以农业初心和国际视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高科技展会,彰显出鲜明的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和促进多方合作共赢的世界性。
杨凌农高会 供图 杨凌农高会筹委会宣传部
守牢农之根本
生存是人类文明发展之前提,农业则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基于服务“三农”的定位和对全球时局的考量,粮食安全一直是近几届杨凌农高会的重要议题。
本届农高会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对外交流主线举办了11项重大活动;通过农业科技展馆展、云上展、田间展,全景呈现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为服务粮食安全供良种、送良技、增良田。
在农业“芯片”的种业方面,种子成为2022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第五届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等活动中的高频词汇,也成为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合作的热点领域。
2021年,先正达集团在杨凌示范区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的杨凌育种技术中心,该中心二期项目在本届农高会期间正式启用,同步启用的还有种业共创平台。以先正达集团为代表的种业龙头在杨凌示范区频频落子,既彰显了杨凌示范区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劲磁吸力,又将进一步促进杨凌示范区得到资源和技术的加持。
多年来,杨凌示范区先后培育动植物新品种800余个,其中小麦品种16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20多亿亩、增产1000亿斤。
种业共创平台发布、杨凌技术中心二期启用 供图 杨凌农高会筹委会宣传部
良种配良方,才能丰收好粮食。作为本届农高会亮点,杨凌示范区创新性的增设田间展,把展会办在展馆之外,成功吸引了专家学者、企业展商、政府农业部门人员“下地”,看着庄稼聊农业,在广阔天地把脉我国现代农业。
作物浇水、施肥、控温的智能化控制,矮砧、宽行、密植、起陇的栽植技术,高效管理的“无人农场”模式……在杨凌农业智慧示范园、秦农现代农业示范园等11个展览点中,展示了良种繁育、节水灌溉、土壤改良、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的示范推广成效。而这些成效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继续提升的空间、示范推广的基础、开展合作的契机、取经学习的教材。
田间展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杨凌示范区从农业特点出发,让农作物长势、产量作为农业良种、良技的最好注解,把专利中的“科”与土地上的“农”完美结合,精准阐述“农科城”的时代内涵。
本届农高会期间,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旱区油料作物研究院、杨凌良科玉米生物技术研究院等揭牌成立,签订各类种业合作协议15项、交易农作物新品种品种权17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与13家企业签订科技成果转让协议金额4.68亿元……
如今,杨凌农高会以“守农人”的初心守牢农之根本,已成为科技进步的跳板、未来农业的温床。
2022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 供图 杨凌农高会筹委会宣传部
开拓合之大势
农业发展是全球性议题,需要全球化合作。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到深化上合组织农业合作,杨凌农高会的世界性持续走强。尤其是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以来,杨凌农高会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释放。
陕西省省长赵一德在2022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指出,陕西将与上合组织各方加强人才合作、做实项目合作、深化经贸合作,共享现代农业发展丰硕成果。
据了解,上合组织空间拥有全球约44%的人口,占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10%以上。在《上合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中,农业被确定为优先合作领域之一。
“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倡议”提出3年来,建成境内外实训基地达到20个,累计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技术培训和讲座25期、参训学员超2.4万人……一项项务实之举,不断续写着杨凌农业国际合作的精彩。
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陕西)揭牌 供图 杨凌农高会筹委会宣传部
上合之花盛放,中非之种播撒。
开幕式上,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中和非洲联盟驻华常驻代表奥斯曼共同为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陕西)揭牌,使中非农业合作成为本届农高会在国际合作领域的新热点。9月16日随即举行了首届中非农业交流合作实践与展望研讨会,商讨中非“联合中心”工作机制,探讨中非农业技术交流有效路径。
其实,2021年12月被确定为首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后,杨凌示范区就通过远程技术培训、农业示范推广等方式深化对非农业合作,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远程农业技术培训9期,参训学员千余人。今年3月,杨凌示范区承担的中国-FAO-佛得角南南合作项目也已启动实施。
第十六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 供图 杨凌农高会筹委会宣传部
杨凌农高会上,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有直面发展的务实之举。
9月15日下午,第十六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开幕,来自19个国家的129名专家学者围绕“农田固碳与地力提升”“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农业‘双碳’与乡村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对话,携手推动全球农业科技创新。
一系列多边合作平台落户杨凌、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走出杨凌……如今,杨凌农高会以“远洋者”的姿态开拓合之大势,成为全球农业的良田、世界农人的福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