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区域实力的战略支撑,是区域社会经济提档加速的“不二法器”。西安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经过多年发展,走出了一条依托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在科技研发领域正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转变,这一转变从高新区内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可窥探一二。
创新成绩凸显 众多突破性成果问世
在2022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了“西安市硬科技十大突破”,其中西安高新区多项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硬科技成果及其应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上榜。
比如以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芯片级晶圆制造技术,其研发的高精度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和外延片填补了我国半导体行业硅材料空白,6英寸砷化镓、碳化硅外延片及抛光片技术补强了我国光通信有源器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预计后续产品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200亿元以上。
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控制技术领域,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研发的“启明920”AI加速芯片、西安特来电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技术将助推无人驾驶及电动汽车智能化充电设施的创新发展。
在个性化定制式医疗器械设备领域,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新一代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应用于眼科白内障手术复明,解决了我国高端人工晶状体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30W蓝激光手术设备,为全球首创将450nm蓝色激光应用于微创外科手术。
维度(西安)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瑞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优弧智熔增材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3D打印设备及植入物技术,在3D打印骨科植入手术、金属零部件3D打印设备、离子弧增材制造设备、导引头天线等制造领域在国内及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突破。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柔性输配电有限公司在特高压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领域研发的世界首台500kV/90kA经济型高压交流限流器和世界首套±800kV/5000MW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在超高压电网运行和远距离大容量输配电领域填补了国内经济型交流超大短路电流抑制技术空白,实现了全球首次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由超高压提升至特高压电压等级。
以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特种功能材料技术领域,企业研发的OLED终端材料一体化生产技术、千米级高温超导线材制备技术、盐湖卤水吸附法提锂的锂吸附剂及系统装置分别解决了我国OLED终端材料的进口替代、高温隐身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实现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高效提锂的世界性难题。
在氢能源装备技术领域,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碱水制氢系统,在制氢能力、单台纯化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陕西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小功率水电解制氢装备技术,成功填补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连铸坯切割工段应用的空白,技术水平在国内排名第一。
在显示算法控制技术领域,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全灰阶亮色度校正技术、微小间距LED显示屏画质引擎技术等五项核心技术,提供了全链路超级显控解决方案,并成功亮相北京冬奥会、国庆70周年阅兵庆典、央视春晚等现场活动。
在超精密制造装备技术领域,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飞秒激光超精细微圆孔制造装备研发及应用技术,在国内率先利用飞秒激光系统解决了发动机复杂结构高品质制造“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超精细高效率制孔装备领域空白;陕西诺贝特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精密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整机恒温控制技术、结构热对称、高精度同步驱动V形导轨结构将达到国内第一、国际先进水平。
“通导遥”卫星应用技术领域,中国电科20所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GBAS)获得国际首张中国民航GBAS设备使用许可证……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科技创新周”活动中,法士特发布了最新研发的四款新能源产品FS4E200-2重卡集成二合一电驱系统、搅拌车用纯电减速机FJE7200、F8HA95M混合动力系统、乘用车三合一电驱系统(FSJE13),充分彰显了法士特新能源产品性能优越、节能环保的特点,成为推动法士特迈向高端、绿色发展的战略引擎,更是引领商用车升级换代的风向标。
这些科技企业的创新技术突破,充分显示了西安高新区在科技研发、创新驱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是高新区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的直接体现。
科创服务全面 多元巩固护航企业发展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围绕“硬科技”发展,抢抓“秦创原”建设机遇,加快构建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产业示范平台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
西安高新区在全国最早建立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生命周期创业孵化体系,形成了全要素、全生态的孵化体系,构建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的创新链条,打造了一流创新生态。其中,双创载体达到164家,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拥有高企31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4家,均占全省1/3以上;培育瞪羚企业214家、独角兽企业2家、上市企业63家。目前,高新区累计注册市场主体超过19.3万户。
瞄准前沿领域及前瞻技术,西安高新区借助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知名高校、明星企业的力量,分别布局了以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以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高能级科技转化平台,并集聚了西北有色院金属多孔材料、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等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初步形成了以中科院系、高等院校系、省属重点企业系为代表的秦创原高能级科创载体矩阵。
除了基础性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西安高新区还积极构筑多元创新服务平台,为高科技企业创新打造沃土。截至目前,全区共集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81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7个、国际化平台37家,华为、中兴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此布局国内最大规模研发中心。
此外,聚焦类脑智能、未来网络、航空仿真制造、光子、智慧园区、智能制造等10个硬科技领域,启动建设应用示范场景,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硬科技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了清华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95家。
在雄厚的产业实力基础上,高新区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上半年,5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35.2%,其中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速分别达到160.3%、12.2%、56.2%,支柱引擎作用充分凸显。
2022年是“四个高新”建设提速年,西安高新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以高质量项目和创新成绩赋能“四个高新”建设,奋力谱写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西安高新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