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擘画乡村产业振兴新蓝图
2022-12-19 08:57:07来源:陕西日报编辑:赵浚喆责编:高岗

  如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农业大市渭南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走出了富有渭南地域特色的产业振兴路。

  渭南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1171”体系为抓手,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主线,集中培育壮大一批首位产业,建强七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力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产业振兴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紧扣“1”条主线

  用活用好各项资金

  “养殖场配备了空气能全自动供水、超声波全方位消毒、干湿分离清粪等设备,奶山羊住得可舒服了!”12月15日,在富平县刘集镇北甫村奶山羊健康养殖场,北甫村党总支书记黄晓宇对记者说。

  北甫村奶山羊健康养殖场由富平县畜牧发展中心、刘集镇政府整合衔接资金300万元而建,于今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目前养殖奶山羊580只。

  “养殖场的建成,对我们村的帮助非常大。”黄晓宇告诉记者,“不仅全村42户脱贫户在养殖场实现了就业,越来越多的村民也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带来的分红。”

  聚焦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主线,渭南在制度、资金、人员上创新体制机制,为产业有效衔接提供坚实保障。

  渭南市设立果业、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资金4000万元,全部用于果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乡村振兴金融合作协议、建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项金融对接机制。目前,渭南市累计到位财政衔接资金13.74亿元,安排项目1529个,资金支出12.6亿元,资金支出率91.7%。

  壮大“1”批产业

  走出产业致富路

  “全村樱桃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亩,今年仅樱桃的产值就接近1亿元!”12月16日,在澄城县庄头镇郭家庄村的樱桃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姬红军对记者说。

  近年来,澄城县通过示范引领、改进品种、科技带动等多种方式,不但将樱桃这棵“摇钱树”栽活栽好,而且栽植成了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参天大树”。“如今,全县樱桃栽植总面积突破10万亩,产值突破了20亿元大关。”澄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习锋告诉记者。

  渭南有大荔冬枣、富平奶山羊、韩城花椒、澄城樱桃4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蒲城酥梨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3个、“一村一品”重点村镇2个。

  渭南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首位产业,着力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乡村产业体系。在政策引领下,韩城花椒、临渭葡萄、华州蔬菜等各县(市、区)首位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聚力“7”大链条

  促进产业转化增值

  如何让特色产业品牌效应赋能乡村振兴?作为2021年首批全国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白水县给出了答案。

  白水县将有效衔接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底线,围绕建设全国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通过培优苗木供应链、提升种植生产链、优化加工流通链等“全链条”机制,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全力补齐产业链短板。如今,白水县苹果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均产量50万吨以上,2万余名果业经纪人年销售苹果200余万吨。

  今年以来,渭南市立足首位产业优势,把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以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为目标,重点打造品牌基础好、产品质量优、产业聚集度高的粮食、蔬菜、苹果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通过聚焦全产业链发展,该市建立以“链主”企业为龙头、重点企业为补充,联结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主体的市场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优势产区聚集、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中,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打造“1+4”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计划到2025年,该市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

  实现“1”个目标

  多措并举促增收

  12月14日,在临渭区官邸镇庙王村的高标准农田里,记者看到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多款自走式小麦镇压机、牵引式镇压机等大型农机具穿梭在田间,对田里的冬小麦进行机械化作业、喷洒除草剂。

  “庙王村从2019年起委托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粮食生产托管,现在共托管2415亩地。”庙王村党支部书记孙书红说。对于土地托管前后情况的对比,孙书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耕作方式投入成本大、粮食产量低。通过全程托管,小麦、玉米两料作物每亩能增产10%,减少投入100多元,一加一减,每年亩均增收300多元。”

  近年来,渭南市广辟途径,千方百计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一方面,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规范发展,快速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农民合作社6582家,其中国家示范社46家、省级百强社58家;认定家庭农场2618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9家、市级234家。

  另一方面,全市建有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农民培训机构12个,培训高素质农民近2万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通过深化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建设重大农业产业项目,该市实现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全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39.76万户,从业人数达到120万人。

  “渭南市创新构建‘1171’产业发展体系,统筹发力、持续用力,避免了力量分散的问题,形成了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的大格局,擘画出一幅富有渭南地域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蓝图。”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刚表示,“下一步,渭南市将聚焦农业富民产业、三产融合战略、地方特色优势、农业科技创新、城乡发展差距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工作再动员、再部署,提认识、强保障、添举措,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陕西日报记者 梁少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