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新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01-13 17:44:5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高岗

  一直以来,空港新城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系统谋划,以提升市场主体体验感为目标,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为责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回顾2022年,空港新城将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新城建设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开航线、强产业,还是减流程、提效能、破难点,无不彰显着“空港速度”和新城发展“软实力”。

  全国推广。空港新城联合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围绕进口快件业务,创新“互联网+进口快件”监管模式,通过通关前端核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分类监管,全面提升通关监管效能。进一步降低口岸服务成本,优化监管措施,形成更为便利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该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编入《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全省首单。启用陕西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业务,通过退货包裹直接入区,“一站式”完成分拣、退货申报、重新上架等所有流程,缩短消费者售后退款等待时间、退还个人已向海关缴纳的综合税等,大幅提升消费者售后服务体验。

  空运效率。创新推行空运进出口货物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将海关“嵌入式”监管和“顺势”监管的环节提前,节省企业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为增量发展腾出了空间,实现了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模式入选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省复制推广。

  航空枢纽。联合民航西北局、西北空管局、西部机场集团、西安咸阳机场海关等单位建立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重点优化航线时刻、航线申报、落地保障、通关便利等关键节点流程。2022年新增西安—大阪、西安—阿拉木图、西安—圣彼得堡、西安—塔什干4条货运航线,全货运航线数增至42条,空运进出口贸易货值已占陕西省总贸易额的70%以上。

  招商引资。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近10家,签约55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30亿元以上,进一步助力构建“3+3+1”临空产业体系。成立西咸新区会展行业协会,西安临空会展中心已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会展产业展洽会、会展产业教育与人才发展论坛、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合作博览会等重量级会展。

  科创活力。以秦创原建设引领,优化行政审批和投资服务职能,设立“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专区”,为企业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秦创原(空港)综合服务分中心及园区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拓宽服务精准度。引培新主体。2022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开创新成果。秦创原(空港)总部经济产业园、微电子暨信创产业园等4个园区获批秦创原总窗口首批重点园区;中南高科·西安临空产业港、771所空港园区分别成功申报市级双创基地、两链融合“促进器”。

  区域评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实行承诺制管理,提前完成建设项目所需的报告数据、专家审查及公示等规定流程,企业可从评估成果中提取相应数据直接使用。已在62个项目中应用区域评估成果,为企业节省各项费用约200万元。“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获得省级领导批示肯定,改革成效在省级、市级层面简报刊发并被列为西咸新区营商环境优秀改革措施经验,在新区范围内复制推广。

  联合验收。高效推进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工作,将政府、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分别压缩至8个、5个工作日以内,将专项验收资料进行精简融合,形成“一张表单一次提交”,从而实现审批时限分别压缩60%和75%,申请资料压减80%,为企业缩短验收时间和节约支出成本。“联合验收”获得西咸新区“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优秀奖并被列为新区营商环境优秀改革措施经验,在新区范围内复制推广。

  拿地开工。畅通入区项目落地开工“最后一公里”,在入区企业自愿申请、信用承诺的前提下,对产业项目推行“拿地即开工”政策,整合审批资源,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大大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在自贸蓝湾一区产业园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仅用时19天即办结了不动产权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开工前需要的证书。

  品牌政务。2022年累计为企业群众办理业务25万件,为企业、群众延时服务330次,实现事项办理零失误、零投诉、零差评。与咸阳经开区联合开展第一批2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设立跨区通办专窗,实行“窗口收件、快递+网络送件、限时办结”模式。打造全国首家西安政务空港驿站,专为机场服务的“即来即办”型“政务服务驿站”。截至目前,驿站已向65000余人次提供咨询办理服务。

  2023年,空港新城将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紧盯群众所求、企业所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最高效便捷的审批、最主动精准的服务,全力营造最实最优的营商环境,助力释放空港引力,激发空港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