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豫剧《黄金婵》古城“重生”
2023-04-11 09:15:28来源:西安日报编辑:张雨晨责编:高岗

经典豫剧《黄金婵》古城“重生”_fororder_图片6

重新登上古城舞台的《黄金婵》,也是一次对传统剧目的抢救性复排。 (尚洪涛 摄)

经典豫剧《黄金婵》古城“重生”_fororder_图片7

《黄金婵》脱胎于传统豫剧《铫刚征南》,剧情多在难度大的武戏中推进。 (尚洪涛 摄)

  《黄金婵》,是豫剧大师陈素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演出的代表性剧目。该剧脱胎于传统豫剧《铫刚征南》,改编之后的演出充分展示了陈素真允文允武、唱作俱佳的艺术特点。但正是因为《黄金婵》的武戏多、难度大,一度面临失传危机,只有片段流传至今,而想要全本演出更是难上加难。

  西安市豫剧团将这部戏深度挖掘、整理复排,重新搬上古城舞台,是对传统剧目的一次抢救性复排。《黄金婵》讲述了东汉时期,南方群雄并立,汉将军铫期去催讨进贡,被柳州王扣押;铫期的儿子铫刚征讨柳州,路过黄桥关,和正在打猎的公主黄金婵偶遇,黄金婵心生爱慕,想放铫刚出关,两人在争斗中产生了感情。而黄金婵的哥哥黄金涛,当年被铫刚责打过,不同意妹妹的婚事。黄金婵和铫刚、柳州王一番打斗,黄金涛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以国家大局为重。最终铫期被救出,铫刚和黄金婵成就百年好合,边关恢复和平。

  这是一部洋溢着爱国主义、呼唤和平的剧目。虽然从影响力上不如陈素真的经典作品《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但它非常有自己的特点,也是一出很好看的剧目。这出剧目中,陈素真一改观众印象深刻的青衣、闺门旦印象,以刀马旦应工,剧情也与平时陈派悲剧大不相同,充满了诙谐与幽默。回想当年,《黄金婵》创排之后非常受欢迎,但因为难度比较大,后来就很少演出,陈素真把手抄剧本传给了河北邯郸东风豫剧团的李素芹。随着李素芹等老一辈演员年龄增长,近年来豫剧舞台上已经看不到全本演出了。

  抢救濒临失传的剧目,恢复剧本很重要,但对于一部唱作并重的剧目,仅通过剧本还无法实现从文学到舞台的转化,还需要更多专业领域的加持。因此,西安市豫剧团邀请一级导演、一级演员康云翔担纲导演。康云翔虽然是京剧武生出身,但并不拘泥于某一剧种或某一技巧,而是通篇统筹,从剧情到唱词、从文戏到武戏、从表演到灯光都进行了系统化调整,剔除了其中不合时宜的内容,保留了积极向上的主干精神,增加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情节,这就让一部“老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生机。

  武戏是《黄金婵》的重要看点。剧情中,刀马旦黄金婵和武小生铫刚从偶遇相逢到情定终身,几乎都是在武打中进行的。铫期、黄金涛、柳州王的误会和矛盾以及解决,也都是在武打中展现。每一场打斗又要各不相同,从而体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也正是在层层精彩的对战中,主人公的感情逐渐升温。

  《黄金婵》的另一个看点,是唱腔的规范、传统。现在不少复排剧目都热衷于“加新唱段”,这本无可厚非,但新唱段应当与旧剧目风格统一,至少也得遵循传统板式,而不能由着作曲“放飞自我”。所幸剧中主演徐俊霞,师承关灵凤,而关灵凤的声腔得陈素真亲授,因此《黄金婵》的主要唱段都沿用了豫剧祥符调的旋律,这也恰恰是陈素真先生一直遵循的规范。即便个别配角用了其他调式,也都“融”在了祥符调的框架之中,体现出传统豫剧的旋律美。

  最难得的,是西安市豫剧团的“一棵菜”精神。与许多剧团一样,西安市豫剧团也面临着人员有限、行当不全等问题,但只要一接到演出任务,整个剧团就行动起来,调整表演重新归行,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拿出手的活儿不会洒汤漏水。当然,复排《黄金婵》毕竟还要面对当下观众的“检验”。比如传统戏的创编习惯是演出时间长;复杂的剧情为了让观众群体能看懂,会有重复讲述的地方……这也需要在舞台演出和观众欣赏中逐渐磨合解决,与时俱进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剧目进行符合当代观剧习惯的调整,让当代观众能看到眼里、进到心里,也会让传统戏焕发活力。

  总体来说,《黄金婵》的复排,还是能给现在的戏曲行业一些启示。这几年,相比于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改编传统戏数量并不多。但传统戏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剧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观众多年审视而比较成熟,服装道具相对广谱而节约成本、表演更趋近规范能展示演员的功底。尤其对于基本条件有限的剧团,及功底比较扎实的演员,笔者认为复排传统戏无疑是最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弯道超车的好路径。况且,传统戏一般都提倡爱国主义、家庭和睦、与人为善等优良传统美德,也大都是“戏保人”的好剧目,值得继续发扬光大。(文 李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