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陕西将各有侧重做优前端、补短强弱做深中端、紧盯市场做活后端,以全链提升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端环节,主要产业链各有侧重:畜牧业稳产能,推动牧原、新希望等项目达产达效,推行石羊、温氏“以大带小”模式,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保住产业根基;蔬菜保供给,促进保供基地县增量、高山蔬菜基地县提质,大力推广设施蔬菜“三改一提”、高山菜“一新二改三化”,确保全年蔬菜产量稳定;果业提品质,加快推动秦脆、瑞雪和翠香等品种更新和规模化发展,高标准建设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全面推广猕猴桃“四改五提升”等集成技术,力争园林水果产量在2050万吨以上;渔业促增长,探索盐碱地利用,推动稻渔综合种养、陕南冷水鱼养殖,开发陆基设施养殖,稳定养殖面积。
在中端环节,侧重补短强弱:突出育龙头,推动科研、产销、金融、资本等深度对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系统梳理“政策包”,梯次培育、精准支持;突出补冷链,围绕产地重要流通节点,建设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鼓励发展“产地+流通+销地”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突出深加工,各地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地加工比例,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造“软香酥”“魔芋爽”“果脆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突出建载体,集群以市为单位,强化县区合作共建,立足优势特色,加强链上合作,园区创新引领,探索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应用、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开发等不同模式,强镇强化联农带农,引导涉农企业、大型采购商、电商平台等业务向乡镇延伸,推动小农户衔接大市场。
在后端环节,紧盯市场做活做大:深耕国内市场,借势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国家级品牌,用好茶博会、农交会、丰收节等平台,策划更多“五百”“五进”式产销精准对接活动,持续扩大“陕农优品”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竞争力;进军国际市场,每市至少培育一个对外合作的标杆企业,让苹果、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品破圈出海、摆上国际货架,利用丝博会、秦商大会等谋划一批“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推广旱作农业等成熟技术,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陕西日报记者 刘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