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阳周村的蔬菜大棚,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青翠欲滴的芹菜长势喜人,部分已收割完毕,整齐码放在农机上,散发着新鲜蔬菜的清香,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大棚里芹菜丰收景象
“我们选择承包阳周村的蔬菜大棚,主要是看中杨桥畔镇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相对完善的大棚基础设施。而且发包方是阳周村集体,在服务保障方面更让人放心。”阳周村大棚合作经营负责人郭卫强介绍道,“今年,我们每亩地可以收获1.2万斤芹菜,亩收入可达4500元左右,这些优质芹菜都顺利销往西安、洛阳等地,市场反响很不错。”
阳周村蔬菜大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当地一系列有力举措。2023年以来,阳周村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将30多户村民两百余亩土地化零为整,在村委多次讨论征求意见后,修建了9座连栋温室棚,并配备高压电路、机井水泵、变压器、生产道路等配套设施,切实将村集体资产做优做强,为农业发展筑牢根基。
同时,镇村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升级改造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并及时关注水、电、路等运行情况。今年4月份,在大风沙尘损坏蔬菜大棚膜后,村委及时修缮更换损坏大棚棚膜,保障了大棚正常运营。
阳周蔬菜大棚既是杨桥畔镇以服务谋发展,盘活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也是杨桥畔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不断壮大现代农业的开拓之举。杨桥畔镇地处靖边县城东15公里,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坐落于此,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为此,杨桥畔镇明确了“服务保障服务经开区、产业发展依靠经开区、镇园一体化融合”的战略定位。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大力打造蔬菜、育苗种植园等特色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打造冀氏家庭农场、小阳香瓜等镇域自主特色农业品牌,以“质”谋变,打响杨桥畔镇农业名片。
此外,杨桥畔镇坚持以“变”谋“活”农业发展理念,采用多元化经营模式,将沙畔村四十多亩土地以资产入股方式与种植大户合作分红,辐射带动本村蔬菜种植,成功打造了沙畔村设施农业示范园成功案例,为周边乡村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今后,我镇将持续发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农家乐、种养一体化等新型农业业态,积极争取更多农业项目落地实施,不断注入农业发展‘新活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书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杨桥畔镇党委书记杨智表示。(文/图 白凌燕 张皓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