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
2025-09-27 21:20:3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雨晨责编:王菲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千年古都绽放青春光彩,文化交流谱写友谊新篇。9月27日,备受关注的“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短视频创作大赛决赛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在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陕西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外事办公室、西安市教育局主办,旨在通过中亚青年的独特视角,以短视频为载体,生动展现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形象,进一步深化西安与中亚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友好合作。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1

与会嘉宾与参赛选手合影留念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西安总领事馆领事伊布拉基莫夫·贝里克,陕西省外事办公室中亚处处长陈刚,西安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王纲,西安市委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勇,西安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副处长刘华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决赛现场气氛热烈,精英荟萃。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博爱学校等学校的中亚留学生齐聚一堂。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

西安市委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勇致辞

  西安市委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勇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的举办,让在西安学习的中亚留学生能够深入到西安的城市、企业、乡村,感受西安的发展,表达他们与西安的不解之缘,成为中国与中亚各国交往交流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3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前领事杨宝珍致辞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前领事杨宝珍在致辞中表示,这场活动看似是一场短视频创作比拼,实则是一次极具深意的“文明对话实践”,中亚青年以镜头为笔、以西安为卷,记录的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形”,更是中国与中亚“民心相通”的“魂”。中国与中亚的友好,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传承,也需要青年们用新的视角、新的方式去推动,希望本次大赛成为中国与中亚、与世界青年交流的新起点。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4

决赛现场

  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西安高校众多中亚留学生积极参与。参赛者围绕西安的中欧班列(西安)、数字城市发展、“非遗+文旅旅游”、留学生的校园生活等多元主题进行创作,用镜头语言深度感知并讲述了他们眼中的西安故事。经过初赛作品筛选、专场培训、实地参访等环节,最终共有20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决赛在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带来的童声合唱《玉盘》中拉开帷幕,各环节紧张有序,精彩纷呈。20组选手分为四组依次登场,通过120秒的主题演讲结合原创短视频展播的形式,向评委和观众全面展示了其创作理念与对西安的独到观察。选手们的作品构思巧妙、视角新颖,充分体现了中亚青年对西安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深刻理解,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5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格列布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格列布第一位出场,视频中他跳着欢快的舞蹈,穿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展示着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在西安的两年多时间,我化身探险家走遍这座城市,最令我惊讶的西安厚重文化和先进科技的融合。”格列布演讲时说道。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6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简爱克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哈山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简爱克是一对组合,他们用视频表达如何在西安找到了家。“在这段非凡的旅程中,我用脚步丈量了世界的广度,用心感受了文化碰撞的深度。从阿斯塔纳到西安,每一次经历都承载着时间的痕迹,每一次挫折都助力了我的成长,每一次成长都使我的中国故事更有温度。”简爱克说。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7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邵夫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邵夫认为,古老的城墙和飞驰的地铁,中文点餐和打乒乓球,在西安,这些最平常的生活才是最亲切的,是对西安最好的推荐。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8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麦可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麦可拍摄制作过很多展示中国的视频,他坦言:“西安的名胜古迹众多、美食丰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延续了几千年,这些都是我喜欢西安的原因。我想说,想看历史来长安,想看现代来西安,在西安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9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穆萨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穆萨通过视频展示羊肉泡馍,表达着“西安情结”。“羊肉是我们的最爱,馍是西安的味道,长长的粉丝将西安与吉尔吉斯斯坦连接在一起。”穆萨说。

  评委团由来自外交、新闻传媒、高等教育、文化创意等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包括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前领事杨宝珍,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吕卫东,西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熠,陕西省政协委员、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总经理史佳,长安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张娜,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编委、社会新闻部主任王晓英,西安报业集团前新媒体部主任、V哥短视频创始人申伟等。他们对每组选手的表现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现场打分和精彩点评,肯定了选手们的创意与努力,并就作品内容、叙事技巧、文化表达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10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书法家肖云儒

  点评中,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书法家肖云儒从宏观文化视角对大赛作品进行了梳理与解读,高度评价了活动对于促进文明互鉴的积极意义。“参赛选手用‘异乡的中国话’讲着自己与西安的故事,令人非常感动。他们的作品,让苍凉的古城变得温馨,古老的古城变得青春,书本上的古城变得有烟火味。同时,看到年轻的参赛选手,我很想当中亚的推荐官,或许曾经我在比什凯克、阿拉木图、塔什干等中亚城市或许与这些年轻人有过一面之缘,这就是交流和友谊的力量。”肖云儒感慨地总结道。

  杨宝珍从国际传播与人文交流的角度,对作品的国际视野与桥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未来,这些参赛选手将成为文化使者,提升西安在中亚国家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文化交流和互鉴。这正是此次大赛的根本意义。”杨宝珍点评说。

  此外,史佳、王晓英、申伟以媒体人的敏锐视角,从作品的发现力、表现力、传播力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吕卫东、张熠、张娜从学术的角度,评价了作品的画面与音乐匹配度、网络传播适配度、内容丰富度和独特性等方面。“这些作品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作品本身,参赛者用青年的语言为中国西安与中亚的友谊写下了生动注脚,这是两种文明在镜头下的温柔碰撞。无论是叙事风格、城市观察,还是创意满满的故事化表达,让西安不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可触摸、可共鸣的生活与文化,”史佳点评时说。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11

特等奖颁奖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12

一等奖颁奖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13

二等奖颁奖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

三等奖颁奖

  经过公正严格的评审,最终评选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及优秀奖十名。其中,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哈山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简爱克荣获特等奖。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带来的童声合唱《玉盘》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16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学生民乐表演《半壶纱》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17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学生民乐表演《青花瓷》

  比赛间隙,西安高新第五小学学生带来的民乐表演《半壶纱》《青花瓷》,以及长安大学留学生献上独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舞蹈《魅力孟加拉国》等文艺节目,为紧张的赛事增添了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和谐画卷。

共话丝路“同心圆” “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 短视频创作大赛圆满收官_fororder_10.18

长安大学留学生表演舞蹈《魅力孟加拉国》

  本次“我是西安推荐官——中亚青年看西安”短视频创作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在西安的中亚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分享见解的广阔平台,更以青春视角和现代传播方式,向世界生动推介了西安的独特魅力。活动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青年一代的心灵相通与友好情谊,为持续深化西安与中亚地区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青春动能。

  大赛虽已落幕,但中亚青年作为“西安推荐官”的使命仍在继续,他们将用镜头持续记录这座城市的精彩,为推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增进中外人民相互理解贡献更多力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