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乌素沙地到智能苗圃:榆林靖边冯家峁林场的“绿色革新”
2025-10-10 15:30: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在毛乌素沙地南缘,靖边县冯家峁林场历经70余载岁月沉淀,正以科技为笔,书写着林业发展的全新篇章。2024年,该林场成功入选全国种苗基地试点林场。2025年,一场关乎育苗技术的“绿色革命”在这里悄然拉开帷幕。

  冯家峁林场成立于1952年,位于靖边县城西北10公里处,10.74万亩的经营版图上,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等错落分布,1300亩苗圃地孕育着无限生机。走进冯家峁林场,3072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与2880平方米的空心棚整齐排列,200亩大田育苗区绿意盎然。今年,该林场首次引入穴盘基质集约化育苗技术,通过“人工+自动化设备”的组合,实现了精准播种与灌溉,数字化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更是全程守护苗木生长。

从毛乌素沙地到智能苗圃:榆林靖边冯家峁林场的“绿色革新”

智能温室大棚内的可移动育苗设备

  冯家峁林场场长贾治鹏说:“以前传统育苗方式,全靠人工凭经验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苗木成活率还不稳定,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从播种到灌溉,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把控。不仅提高了苗木成活率,还节约了人工成本节。”

  冯家峁林场的转型,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国有林场改革的生动实践。长期以来,传统育苗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制约着林场的发展。而现代工厂化育苗模式的落地,让种苗生产迈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时代,彻底打破了发展瓶颈。

从毛乌素沙地到智能苗圃:榆林靖边冯家峁林场的“绿色革新”_fororder_图片2

智能温室大棚内,苗木长势喜人

  贾治鹏说:“我们肩负着探索国有林场发展新路径的重任,通过技术革新,我们不仅激发了林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更希望能为国有林场全面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靖边经验’。”

  从昔日抵御风沙的“生态屏障”,到如今科技创新的“育苗高地”,冯家峁林场的蜕变,是新时代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三北工程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这里培育的每一株幼苗,都将成为筑牢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力量,而冯家峁林场也将继续以科技为翼,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文/图 康伟 黄金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