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千年的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保护现状堪忧,出路何在?

2016-07-27 11:11:11|来源:人民网|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屹立千年的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保护现状堪忧,出路何在?

  目前,唐陵地面留存最珍贵的文物当数石刻。唐陵石刻材质是石灰岩,现在的酸雨对石刻影响比较大,夏天太阳暴晒突然阵雨浇淋也容易对石刻产生伤害。采访中不少专家认为,对石刻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很有必要,总比放在露天任由风化强。

  对于唐陵的保护,多年关注唐陵保护工作的王双怀教授用“心寒”表达了自己的无奈。王双怀认为,目前唐陵保护状况堪忧,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地面文物以及帝王陵墓陪葬墓破坏比较严重,帝王陵园地面遗迹基本没有得到保护,有些甚至正在消失。

  王双怀说,许多陵墓的石刻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有些陪葬墓的石刻等级非常高但是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还有过去曾经发掘的帝王陵墓比如李宪墓,发掘之后反而破坏比较严重。

  “桥陵里面的息国公主墓、代国长公主墓碑,都是唐玄宗亲自书写的,这么好的墓碑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有的断作两节在田地里面斜放,还有些地面上的石狮都没得到很好保护,让人很痛心。”王双怀告诉我们。

  保护困局:“小马拉大车”的文保护模式值得商榷

  在王双怀看来,唐陵在保护方面没有一个严密的制度,在人力物力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顺是唐陵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

屹立千年的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保护现状堪忧,出路何在?

  乾陵,被称为唐陵之冠,地面、地下文物非常丰富,乾陵管理经历了由陕西省下放到咸阳市再下放到乾县的历程。王双怀告诉我们:“唐帝陵管理下放级别越低,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就越低,地方很难兼顾唐陵保护。有些帝王陵墓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没有专人负责,只划了保护边界,任由自然和人为破坏。从干部到群众对唐陵保护意识不够,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自觉保护唐陵的观念,这是唐陵保护存在的现实问题。”

  “唐陵保护的关键是要提高认识,做好当地群众和干部的教育工作。”张建林说。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唐陵保护的核心是要保护遗址,保持地下和地上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周魁英看来,陕西文物部门已经为保护唐陵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法律保护,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规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唐陵的法律保护规定。其次,通过编制唐陵保护规划使得唐陵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按照文物法规定完善唐陵的四有工作,即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专人管理,通过四有来实现对唐陵的保护。此外,设立文物管理所、聘请群众文保员让文物保护落到实处。在专业保护方面,陕西省文物局为每个唐陵划设遗址保护范围和监控地带,保护其完整性。并通过考古勘探将每个唐陵的地上地下文物遗迹分布情况搞清楚。

  然而周魁英也坦言,石刻保护是个世界性难题,如何防止石刻风化、腐蚀是各国文物部门最头疼的问题。陕西省文物局正在组织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摸索石刻防风化的技术难点,积极探索石刻保护的方法。目前,针对唐陵石刻的扶正复位,加固基础、围栏保护工作已在富平、蒲城等地实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