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哈萨克族学子联手制作钉子画还原转场文化

2016-12-28 09:50:11|来源:西安晚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西电本科生用钉子和线还原游牧民族“转场”文化 西电供图

  一幅画、三个人、九十多个小时、一千一百多颗钉子……三位西电本科生,用钉子、线、木板这些最简单的材料,完成了一幅由钉子做成的画。用这样的方式,将哈萨克“转场”文化的场景展现出来。

  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现在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转场”。传统的“转场”已经延续了近3000年左右。每到秋季转场,哈萨克牧民赶着牛羊马等牲畜,长距离迁徙,跋涉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

  “小时候跟着家人经历过‘转场’生活,全家男女老少骑在马上长途跋涉,浩浩荡荡地穿过草原,总觉得特别神奇,对这种文化也很感兴趣。”这幅“钉子画”的主创者、来自西电计算机学院的哈力别克·阿斯吾拜同学告诉记者。他和两个哈萨克族同学为此特地在学校的东门租了房子,白天没课的时候就轮流制作。为了使作品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选择了钉子、线这些最简单、最常见的材料来还原最初的画作。谈到创作过程,哈力说:“在木板上钉钉子的时候声音会特别大,怕影响周围邻居休息,我们一般都是在早上十点之后才开始钉,先勾勒出大体的画面,然后一次性钉完所有的钉子。”

  为使作品的效果更加贴近原型,他们选用了一块高1.2米、宽2.1米的木板,一比一地还原了原画本身的尺寸,用顺时针正方块的缠线方式将黑线均匀地缠绕在钉子上,最终呈现了这幅充满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气息的“钉子画”。

  “我们想通过这幅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转场’文化、了解哈萨克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应该是我们的自觉意识。”哈力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这幅作品能放在展览馆中,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记者 任娜 通讯员 彭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