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们对“铁匠”变得陌生

2017-03-01 15:22:5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烧红的铁块。

  打铁绝对是个辛苦的活儿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李来运开始点火准备打制一件农具锄头,现在有鼓风机了,炭火升起来很快,一会儿原铁就被烧得通红通红的,妻子杨菊梅也抡起铁锤过来帮忙。

  大锤飞舞中,70多岁的夫妻俩配合得相当默契,只是毕竟上了年纪,没砸几下,杨菊梅就有点喘,“跟着打铁的就得抡大锤。”杨菊梅说嫁给李来运后,看着丈夫打铁辛苦,她都会帮忙,一开始打不好,丈夫还老埋怨“训”她,委屈的杨菊梅撂下大锤也开始耍脾气,可不一会儿看见火星四溅中辛劳的丈夫,她又拿起铁锤一起干了起来。如今张菊梅也是一个打铁的老行家了。

  “一般青年娃是下不下那个势的。”对于打铁的辛苦,李来运不知道怎么去描述,他指了指自己穿的满是窟窿的衣服,显得特别坦然,“这都是被火星子烫的。”早晚点火打热铁,剩余时间就要用“起子”把冷铁往光得打;也就是用工具硬把铁上粗糙的地方往下铲,这道工序绝对是个力气活儿。

  也许是习惯了使用古老的“起子”,尽管现在有打磨机,李来运说自己还是喜欢一点点的手工打磨出来的细活儿。“铁匠明哄你,木匠暗哄你,说的就是打出来的铁拾掇好,光溜溜得别人就会认为很好。”打磨出的光滑程度,李来运说就像摸着光滑的绸子一样。

精心打制好的农具。

  只要有力气就会继续打铁

  李来运的孩子中,除了大儿子跟着打了10年铁,其余的孩子都嫌这个活又脏又累还不挣钱,不愿意跟着父亲学;曾经带过四个徒弟,如今也都改行不再打铁了。

  或许有一天,这个手艺就失传了。对于这一点,李来运似乎很能理解,毕竟社会在发展,90年代以后打铁这个手艺活儿就已经渐渐没有了市场。“以前农民除草还用锄头,现在直接打农药就把草除了。”

  只是打了一辈子铁,李来运不愿意丢掉这个手艺,如今一块生铁到了他的手上,再和钢巧妙融合,想打成什么形状,对李来运来说都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平时没事他都会打造一些小农具,然后带到农村的集会上去卖,尽管价格不贵,但是能满足家里油盐酱醋的钱,李来运说自己就已经很满足了。“年前我还自己打造了十八般兵器,现在在咱文化馆展出呢。”

  一辈子打铁,因为喜欢,从来不觉得累和辛苦,李来运对这个技艺的感情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如果让他去地里干一天活和打一天铁,那是截然不一样的感受,后者的累带给他的是充实和满足,“所以只要我身体允许,就会打一辈子铁。”(供稿 冯长涛 编辑 王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