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亮相 部分文物属首次展出

2017-05-18 14:18:1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5月18日,《数典录珍 弘道传承——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展。来自陕西省10市1个示范区、66家国有收藏单位的200余件文物精品将集体亮相,为历时五年的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献上一场精彩的视觉大餐。

  可移动文物774万余件 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汉代高足玉杯(杨舒曼 摄)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对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登记,俗称“国宝大调查”。

  自2012年普查工作开展以来,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普查办和文物收藏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全力以赴,积极组织,密切配合,全面推进普查工作。五年来,向陕西省107个县(区)的所有41085家国有单位发放了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对反馈收藏有文物的522家单位进行了文物认定登记工作,共普查登记可移动文物3009495套7748750件,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480库房的普查任务。480库房位于咸阳市旬邑县赵家洞,是1967年中央政府为存放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文物和图书而依托赵家洞石窟修建的一处战备库房。上世纪80年代后先后交由原陕西省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管理使用。自2005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搬迁回馆后,一直闲置。在本次普查过程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动员全馆力量,集中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以前放置在480库的1090箱文物的开箱登记,共登记文物40958件,圆满完成登记任务。

  200余件文物展示普查成果 不少文物属首次亮相

  清代桑蚕图(杨舒曼 摄)

  为总结、宣传、展示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促进成果的应用和全民共享,真正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普查工作结束之际,陕西省文物局特别策划举办了《数典录珍 弘道传承——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

  展览以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为重点,通过200余件文物、200余幅图表,分“功夫不负有心人——硕果累累”,“五年艰辛细诉说——普查历程”,“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承利用”三大部分,用普查工作者的镜头和感触,带领观众了解普查工作流程,体味普查工作的艰辛,回顾五年来的普查工作历程,分享普查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本次展览的展品全部遴选自参加本次普查的国有收藏单位,66家参展单位涵盖了全省10市1个示范区,展品主要依照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分类标准,大致按化石标本、石器、玉器、陶器、青铜、瓷器、金银器、雕塑、陶俑、法器、珐琅器、玺印符牌、度量衡器、古籍善本、档案文书等类别分类陈列,其展示种类之多,也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文物展览,而且不少文物还是首次走出“深闺”与观众见面。例如来自480库的明代木雕罗汉坐像,彰显丝绸之路特色的清代桑蚕图等。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梁彦民说,桑蚕图原是放置于三原县某书院内的普及型教育读本,桑蚕图从种桑、养蚕、缫丝、织锦等几个方面完整的讲述了丝绸的形成,在本次普查中经过修复和装裱并重现世人眼前,放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桑蚕图可以让观众更好的了解丝路文化。

  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蔡理华表示,丰富的类别,辅以相关文字说明和普查数据,有助于加深观众对陕西深厚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家底的了解和认识。此外,对以往被忽视或极少展出的文物,如化石标本、古籍善本、档案文书等,本次展览也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和展示,希望藉此丰富观众的文物知识,改变传统的文物认知理念。希望通过展览让大众了解文物普查工作,珍爱文化遗产,感受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物保护意识,助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

  据悉,本展览展将从5月18日展至8月18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