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师诵读太史公名篇活动在司马迁祠景区举行

2017-08-12 16:44:5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活动现场(盛荣康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悠悠古曲,绵绵文脉;高山仰止,风追司马。8月11日,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大赛启动活动“全国名师诵读太史公名篇活动”在司马迁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500余名教育行政部门、教师代表与韩城市教师代表以特有的方式缅怀史圣司马迁,诵读经典名篇传承中华文脉。

  中国教育学会监事长、华人少年作文比赛全国组委会副主任杨春茂,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大赛组委会秘书长马建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员服务部主任王海明和韩城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出席活动。活动由央视主持人王端端主持。

  

  拜谒史圣(盛荣康 摄)

  仪式上,全场肃穆、按照古礼祭祀太史公,杨春茂敬献韩城特色民俗作品手工花馍,用传统习俗与质朴的情感表达对先贤的怀念与崇敬。山东省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研中心主任王宇江敬献酒水;河北省教育学会秘书长高志军敬献五谷杂粮;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薛炳群敬献水果;王海明敬香并三鞠躬表达崇敬之意;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杜侦敬敬献黄河水。

  

  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大赛活动组委会秘书长马建华领读《报任安书》(盛荣康 摄)

  在诵读活动中,由马建华领读经典名篇《报任安书(节选)》,大家手持古朴竹简,齐声跟诵,场面庄严、恢宏,在句句慷慨激越的文字中,感受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在主持人引导下,大家三行鞠躬拜谒之礼,在“拜”、“兴”之间,感受司马迁崇高的人格境界与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表达对太史公的深深敬仰。

  诵读活动结束后,大家走进司马迁祠,近距离感悟史记文化。踏在距今800余年的古道石阶上,登上峭壁山岗,感受着岁月遗留的痕迹中诉说的司马迁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伟大业绩。仰望牌楼上的“高山仰止”四个字,领略司马迁德高如山,人仰止中的风采。走在“朝神道”,中间低,两边高,晴天作为人行道,下雨天是排水道,一路两用,精妙设计让参观者称赞不已。

  

  研学活动现场(盛荣康 摄)

  在国家文史公园,大家参观芝川古渡牌坊,漫步在公园,伴着悠悠古乐,欣赏蓝天、碧水、湖岛辉映,景观和文化的完美结合。在游园赏景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史记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文史之乡的独特魅力。

  “‘风追司马 史记韩城’有幸参加诵读《史记》节选感悟颇丰。亲临见证这拜谒千年史圣司马迁的恢宏庄严场面,追忆先人至伟著作,浸润经典传统文化底蕴。今人重建古典建筑、园林等新的形式,继续传承文史之风,弘扬中华经典之精华。发展中的韩城,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师傅干的热火朝天……古老的韩城,在传承中将继续开拓美好的未来!”山东省潍坊市教育代表赵可村说。

  “继父志,任史官,直言进谏,遭受宫刑,发奋著书,《史记》流传。走近司马迁,感其一生志;诵读绝唱文,胸怀宽广天。后人多敬仰,重于泰山身!”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教研室副主任吴伟说。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参会者来说,这次会议的价值,已不仅仅体现在活动本身,应更多的关注其背后所蕴含的多维度意义。会议承办方充分挖掘了韩城独到而又厚重的文化资源,在基于区域教育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文物、文化、旅游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突破了教育的边界,找到了教育功能提升、教育品质升级的驱动点,非常具有创新性。本次会议精心设计,组织圆满,注重体验,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触摸到厚重而又鲜活的韩城,也深切感受到韩城人对这座城市、对教育的高点站位的前瞻性设计能力。如果持之以恒,继续优化,我想,韩城的这种教育发展路径可以成为国家视野下区域发展的新样本。”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课程部主任韩秋红说。

  据韩城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白双朝介绍,当天的诵读活动很受大家欢迎,活动结束后当即就有河南、江西、山西等地的代表联系研学旅行有关事宜。本次诵读活动是整个启动活动的三大板块之一,由拜谒史圣司马迁、诵读《史记》经典名篇,研学司马迁祠、国家文史公园三部分内容组成,旨在融合研学、教育、旅游等多领域内容,以实景的方式让参会代表通过实地学习参观,感悟史记文化深厚底蕴,表达对史圣司马迁的崇拜与景仰之情,在真切体验活动中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同时,立足教育阵地,以参会代表为宣传“载体”,发挥司马迁和《史记》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价值、引领全国各地更多的人更加的深入认识韩城、认识韩城教育,向往韩城、向往韩城研学,持续扩大“韩城研学”影响,服务“五个韩城”大局。(供稿 韩城市教育局 编辑 王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