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深化改革打造“阳光信访”新模式

2017-08-30 18:04:52|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今年5月6日,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召开的全国省级信访局长研讨会上,迎来了一位“不寻常”的老师——西安市临潼区信访局局长杨小妮。当日,她为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信访局长分享了网上信访的工作经验,短短15分钟的讲解,迅速让“临潼模式”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一个区信访局长缘何要给众多省级信访局长“讲课”?而且是受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的邀请。这还得从临潼区践行信访制度改革、打造阳光信访“临潼模式”说起。

  狠抓七个环节 打造“临潼模式”

  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国家信访局响应十八大的要求,开始进行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这一年,也适逢杨小妮从乡镇调任临潼区信访局长,在她的带领下,5年来区信访制度改革真抓实干、不断突破。临潼区信访局狠抓了信访事项办理的七个环节,针对基层曾出现的问题和网上信访工作易出现的漏洞,发现一项改正一项,真正做到了各个环节程序规范、无缝对接。

  针对七个环节易出现的问题,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程序规范:录入环节两措施确保“凡访必登”;受理环节三分类保证甄别把控;办理环节五方法保证“事要解决”;答复环节两方面确保事无遗漏,一时间(限时督办)三要素(逐项答复、依法依规、告知权利)缺一不可;送达环节五方式保证真实有效;督办环节五方法保证得力有效;复查环节一机构确保规范运行。通过七个环节的严格把控,全区网上信访工作规范化落地生根,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化解信访积案116件;网投占比逐年提高(2015年,网投占比29%;2016年,网投占比上升到39%;2017年第一季度,网投占比达到52%)。

  打造网上信访 夯实基层基础

  2013年,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大幕徐徐开启。临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投入大力支持。党政领导率先接访,化解信访积案,为全区的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开了个好头。

  2015年1月1日,临潼区委、区政府提出“主动作为、立足实际、上下联动,高标准建成覆盖全区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为解决系统中存在的网络不稳定、登录不畅、易掉线等问题,依托全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原型,区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建设方式与电信公司签订协议,由电信公司统一负责全区信访信息系统硬件运行和网络兼容等日常维护工作。区政府积极筹措资金120余万元,为全区信访信息系统配备了双屏电脑、身份证识别器、系统查询机等设备。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省、西安市信访部门学习,主动参与软件的开发,确保全区信访信息系统纵向与省、西安市和23个街办,横向与61个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职能部门互联互通。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的全面升级、全面覆盖,为临潼区进行网上信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也为“阳光信访”奠定了基础。

  2016年底,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调研信访工作时强调:要充分发挥“阳光信访”的作用,利用网上信访公开透明办理信访事项,要从群众评价中查找问题,倒逼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信访公信力。临潼区委、区政府按照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网上信访工作主阵地。

  今年2月15日,西安市临潼区运输局交管站部分职工点开“陕西省信访局网上信访公众服务平台”,开始了他们的网上信访之路。2月16日,接到信息后,临潼区信访局立即受理,并开具实体受理告知书。第一时间针对职工反映情况,成立调查组对西安市其他区县运管站经费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出具报告。随后分析掌握数据,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并上报区政府研究审定。因为当事人是匿名,临潼区随即将详细的答复意见书,以公示送达的形式,送到了交通运输局,并以公示栏张贴形式贴出。

  让“阳光信访”落地、落实

  临潼区“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纵向与省、西安市和23个街办,横向与61个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职能部门互联互通,真正意义上使区内信访工作实现“可查询”“可跟踪”“可评价”,不但方便群众,也方便街办和部门。从以往的“击鼓升堂”,到如今的“鼠标轻点”,一切情况了如指掌。可如此便捷的“阳光信访”在临潼推行之初,却遭遇了不少阻碍。很多群众不相信,在他们的观念里,原来跑死跑活都不可能解决的信访事项,现在动动鼠标怎么可能一下解决。

  伴随2013年信访接待大厅的升级改造,群众在入口登记、分类甄别后,逐一导入接谈室,一楼大厅的引导台时时向群众宣讲着网上信访的好处。群众在了解使用的同时,还能亲眼看到自己的信访事项如何在网上流转,每个程序他们都可以查询,对处理结果还可以评价。正是得益于不少在网上解决信访事项上访群众的口口相传,网上信访最终被百姓接受。从此网上信访在全区逐渐深入人心,“临潼模式”的效应不断凸显。这也正如舒晓琴局长对该模式的评价:“接地气,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肃然起敬,值得广大基层学习。”(记者 杨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