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深化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路径的实践创新

2017-10-12 11:10:58|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李妍|责编:董健雄

  原标题:拓展深化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路径的实践创新——商洛市实施党建领航助推脱贫攻坚调查

  省委政策研究室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组  

  编者按

  党建领航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坚强保障。近年来,商洛市紧紧围绕落实“五个扎实”、加快追赶超越,紧盯“五新”战略任务,正视深度贫困现实,找准深度贫困成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实践,大力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牵引脱贫攻坚新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集中连片地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新路子,获得了夯实党在基层执政根基、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多赢效果。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党中央赋予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商洛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五个扎实”、加快追赶超越,以“五新”战略任务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大力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紧扣域情实际 聚焦难题发力

  商洛位于秦岭南部腹地,辖1区6县,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全市有5个深度贫困县、701个贫困村,其中175个深度贫困村、12.41万贫困户、39.82万贫困人口,普遍呈现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人口覆盖广、攻坚难度大的特点。如何找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短板、难点和突破点,如期达到脱贫摘帽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头号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其他市级领导分头带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面对面与基层干部交流,背靠背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发现农村基层在脱贫攻坚中还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极少数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二是土地承包到户,一家一户碎片化分散经营,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需求;有带动实力的经营主体偏少,缺乏适度规模化产业支撑,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难。三是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撂荒现象严重;资金投入条块分割,分散使用,效益低下,难以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合力。四是农村集体产权归属不清晰,“三资”管理无序,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萎缩。目前,全市共有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1094个,占村总数的85.4%,成为制约脱贫攻坚、影响全面小康的一条“短腿”。

  为拓展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市上提出“精准脱贫、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五大攻坚重点,选准角度破题,科学方式推进,在先期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村级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基础上,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省内外有关地区学习借鉴“三变”改革、精准脱贫经验,市委常委会紧扣域情实际,科学论证决策,把“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重大创新举措,一场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市打响。

  强化党建领航 发挥堡垒作用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商洛市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联系群众优势,为扎实推动“三变”改革、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强班子舞龙头。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根本,深入开展“两力两率”排查提升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重视将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能人选拔到村级“两委”班子。全市156个一般及较差类村全部整顿提升,调整召回第一书记39名,着力打造党员队伍强、帮扶带动强、作风纪律强、群众基础强、脱贫业绩强的“五强”班子,培育党性修养优、政策执行优、领头本领优、为民服务优、工作作风优的“五优”书记。

  抓“两建”促“两带”。深入开展以“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园区、移民安置点,把党小组建在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链上和以党建带脱贫、以党员带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两建两带”活动。目前,全市共在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建立党组织560个,在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1850个,全市农村初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党组织为支撑、专业党小组为基础、带富能力强的党员为骨干的新型组织体系,真正把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挑大梁”、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唱主角”的责任落到了实处。

  结对子真帮扶。着力推行党员“1+X”帮扶措施,通过结对子、公开承诺、积分评星等形式帮扶带动,实现党员群众手拉手共同脱贫致富。鼓励党员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党员能人、“土专家”带动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合伙经营、注入资金等多种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市3.64万名党员干部、产业大户与5.9万余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目前,全市通过“领导包点、部门包村、干部联户、第一书记驻村”等方式,累计帮扶贫困村实施包扶项目1.63万个,帮助贫困户落实增收项目1.78万个,带动5.06万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重培训育人才。采取外出参观考察与内部集中轮训相结合,全覆盖加强镇办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四支队伍”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帮扶、平台建设、政策支持、培优树模“六大行动”。每年为脱贫攻坚一线培养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千名急需紧缺人才,选派千名党政管理、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因地制宜施策 力推“三变”改革

  “三变”是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模式的核心。商洛市立足实际,借鉴外地经验,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农户参与方式,因地因业制宜,鼓励基层创新,把产业项目与贫困户脱贫致富精准对接,形成了以“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为主导、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有力推进了农村“三变”改革。

  分类排查,让模糊的“三资”明起来。把清产核资、确权登记作为实现“三变”改革的前提,抽调人员进村入户,对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的土地、林地、滩涂等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资金以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情况全面清查核实。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原则下,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土地流转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挖潜能,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深入挖掘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山等自然资源经营权和集体建筑物、机械设备等资产,以及农民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权、房产等评估折价,量化入股到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按比例获得收益,让闲置、低效的资源迸发出新活力。

  捆绑整合,让“沉淀”的资金动起来。着力克服资金条块管理、分散重复使用、效率效益低下的弊端,把项目捆绑、资源整合、集中使用作为推进“三变”改革的重要支撑,对各级财政、扶贫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和专项类资金,在严格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捆绑整合,全部量化到村集体和农户,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投入到经营主体,按股收益分红。商南县富水镇油坊岭社区党支部,将县扶贫局和财政局下拨的20万元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平均分配给40户贫困户,每户以5000元入股到佳亿德果业公司,每户每年可分红500余元。

  尽其所能,让贫困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突破农民单一种植养殖收益的局限,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稳定脱贫的有效之策,量体裁衣,多法并施,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技术服务、入园务工等方式多途径增加收入。山阳县板岩镇耿村社区党支部,动员贫困户通过土地、储备金贷款和产业直补等资金,入股到陕西诚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56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8万元,获得了土地流转挣租金、资金入股挣股金、基地就业挣薪金、反租倒包挣售金“一地生四金”的显著效果。

  突破重点难点 有序稳妥推进

  农村“三变”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资金需求多、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商洛市在创新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模式中,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辩证关系,规避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思想,找准痛点,狠抓关键,突破难点,着力为改革工作的可持续推进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扬长避短,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坚持把选择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作为稳妥推进“三变”改革的治本之策,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经营为方向,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多途径并举,重点发展核桃、板栗、中药材、食用菌、茶叶、土鸡、蜂蜜和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为稳妥推进“三变”改革提供了优势明显、业态多元的产业支撑。

  外引内联,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稳妥推进“三变”改革的强力引擎,着力探索推行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目前,全市通过部门搭桥、支部牵线、党员创办和能人领办,共引进培育市场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增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161家,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213家,发展农业园区114处,培育产业大户4387户,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益。

  着眼长远,增强集体组织实力。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稳妥推进“三变”改革的压舱石,采取兴办实体、入股分红、村企共建、抱团发展、混合经营、资源开发等形式,推动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壮大,初步破解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带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不强的难题,有效发挥了村级组织引领服务脱贫攻坚的功能和作用。柞水县乾佑街办梨园村党支部,以盘活激活土地、资金等为依托,创办了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梨园紫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村集体出资、公共资源参股,目前村集体经济积累多达10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广为覆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把紧密利益联结、实现群众稳定脱贫作为“三变”改革的终极目标,以贫困户为主体,以投资入股为纽带,真正把贫困户嵌入各类经营主体中,融入精准对接的产业项目中,因村因户因人制宜,探索出“党支部+‘三变’改革+农业园区+贫困户”“党支部+‘三变’改革+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三变’改革+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三变’改革+生态旅游+贫困户”等多种脱贫攻坚模式,采用股份合作、订单发展、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目前,全市通过“三变”改革,共带动467个贫困村、3.98万户、12.6万人稳定增收致富。

  多措联动攻坚 成效初步显现

  创新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模式,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场革命,是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又一范例。商洛市在没有现成经验可鉴、成套规律可循的情况下,立足实际大胆探索,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上下联动科学施策,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坚持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建强班子、带好队伍,真抓严管、真帮真扶,全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靠党心凝聚民心,靠民心汇聚动能,加快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商州区把选好党组织负责人、配强“两委”成员,作为推进“三变”改革的重要组织保证,从现任优秀村干部、外出务工返乡党员、镇办干部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4名,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9个,建立了2000余人的村级班子后备库和村党支部书记储备库,3180名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户15900户。

  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盘活了农村闲散资源,激活了沉淀资金,使土地、房屋、林地、水域等沉睡资源变成有价值有效益的资产或股权,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了经营性资产的利用效益,加快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进程。洛南县金鸡银蛋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的有机肥生产公司,去年以来累计发放扶持资金200余万元,带动108户324人致富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10万元,实现了农村资源“活”起来、农业要素“动”起来、集体经济“实”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贫困户生活“好”起来的多赢目标。

  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基石,通过集体所有资源、资产经营权折价入股经营主体,按股获取收益,开辟了村级组织长远稳定增收的通道,扩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增强了集体组织兴办公益事业、提供公共产品、推动脱贫攻坚的实力,让村集体经济有了靠山,群众增收有了保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镇安县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村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率先采用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和联产、联业、联股、联营的“三带四联”新举措,把产业链牢牢捆绑在经济组织上、把贫困户牢牢捆绑在产业链上,每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50万元以上。

  加快了精准脱贫攻坚进程。创新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模式,达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找准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探寻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着力点,拓展了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新渠道,为如期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小康探索出新的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1万亩村集体“四荒”地、11.98万亩林地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财政投入1.1亿元、社会资本3.1亿元资金变股金,3.5万户11.4万人实现了农民变股东。

  创新探索实践 经验可资借鉴

  商洛市深入回顾长期扶贫工作艰辛历程,清醒认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广度难度,精准把握深度贫困主要成因,创新形式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做法务实管用,可资借鉴推广。

  商洛市创新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新模式,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借鉴一,强化领导、凝聚合力,是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所在;借鉴二,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是有力有序有效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重要方法;借鉴三,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是行稳致远逐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基本遵循;借鉴四,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是凝聚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合力的制胜法宝;借鉴五,优化机制、规范推进,是加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步伐的根本保障。(执笔 路高信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