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物工作的“2017答卷”

2018-01-18 10:33:54|来源:三秦网|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工建设

    

  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

    

  陕西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石峁遗址

  2017年,陕西文物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的工作目标要求,科学有序推进,在博物馆建设、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2017年陕西文物工作的重点、亮点和在社会中产生的积极影响。

  陕西全省博物馆总数达281家

  2017年,在陕西省文物局的积极推动下,省重点文化项目——陕西考古博物馆、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项目开工建设,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设计方案通过评审。铜川市博物馆、杨凌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开工建设,韩城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建成并进入布展阶段。

  全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申请为关中民俗博物院减免相关税费;指导大唐西市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我省国家一级博物馆达到9家,位居全国第二,大唐西市博物馆成为全国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非国有博物馆。全年新备案博物馆11家,博物馆总数达281家,平均13.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99家博物馆对社会免费开放。

  考古频传“惊艳”发现

  2017年,我省文物考古部门深入开展血池遗址、石峁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88项,全年累计完成考古调查438.68平方公里,考古勘探792.07万平方米,发掘墓葬1450座、遗址285.8万平方米,出土大量文物。血池遗址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是第一处从考古学上发现的秦汉时期国家最高等级的祭天遗址。杨官寨遗址考古首次发现庙底沟文化成人墓葬,将西安建城史提前到距今约5500年前。

  此外,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量较上年度成倍数增加。配合西气东输、西延、西韩、西安至安康、西安至十堰高铁、陕京四线、西安至法门寺至机场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为我省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年完成考古调查90余项,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开展考古勘探570余项,面积约5348万平方米;考古发掘38项,发掘面积26万余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近7700件(组)。

  领衔制订文物保护行业“国家标准”

  文物保护科研工作全力推进。充分发挥业内第一个“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作用,推动与省内外高校常态化合作,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组建“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中心”,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新型临时固型技术及应用》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评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2项文物保护课题分别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同时,组织省内单位申报制订文物保护行业国家标准4项,指导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运行评估。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6项国家级科研课题通过验收、2项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继续推进文物科技惠民项目,加强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开展全省一级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工作,组织实施昭陵六骏虚拟修复与数字化展陈研究等项目;完善加强陕西数字博物馆电子巡展系统、陕西文物之声网络电台建设;构建完成青铜器科技鉴定项目数据库;完成多功能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开发;利用无人机在吴起县长城段开展执法巡查野外作业,实施北斗卫星系统监控唐景陵石刻项目;推动“丝绸之路特色文物虚拟展示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库,占全国入选项目总数的10%。

  陕西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获批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乾陵、杜陵等5家单位入选立项名单,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推动提升汉唐帝陵保护展示水平,完成茂陵石刻廊房保护设施建设和标识展示工作,组织开展唐景陵、光陵、定陵等8座唐代帝陵石刻扶正复位、加固基础、设置围栏等保护工作;配合国家文物局对我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先后召开秦蜀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论坛、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五次工作会议,为秦蜀古道和城墙申遗奠定基础;指导做好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管理有关工作。

  破获文物犯罪案件288起追缴文物3132件

  文物行政管护能力持续增强。在全国率先创新完成全省省保以上建筑类文物火灾风险评估及消防系统建设规划工作,与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建成全国首家文物消防安全训练中心并投入使用;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连续六年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工作力度大,全年共破获各类文物犯罪案件288起,其中盗窃文物案件23起、盗掘古墓葬案件241起、其他文物犯罪案件24起,追缴文物3132件。

  陕西全省群众文保员和长城保护员由6500余名扩充到8017名,研发群众文保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文保员的动态管理,评选表彰20名优秀群众文保员、10名长城保护员,营造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编制《文物单位安全应急预案体系编制指南》,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继续推动西安、咸阳、宝鸡、汉中等地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建设,此项工作已被省综治办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亮点工作之一。

  全年举办展览789个395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

  去年陕西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达3950万人次,其中免费开放博物馆参观人数超2500万人次。全年共举办各类临时展览789个,较上一年增长24%。指导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举办相关展览;陕西历史博物馆《熠熠青铜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荣获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指导省内博物馆在省外举办《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等58个交流展览;配合国家“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与国家大剧院首次合作举办《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讲话中提到的“鎏金铜蚕”为此次展览展品之一。

  同时,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以举办“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为引领,共有9个国家29个省区的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26万多人次参与此项活动,最终评选出20位“陕西历史文化使者”;开展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社区博物馆“三个平台”建设,评审确定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5家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和12家社区博物馆,正式挂牌向社会公布。

  “互联网+中华文明”助推文创产业创新发展

  与陕文投集团、西安高新区联合成立“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建立文创交流和产业聚集的实体平台——“丝绸之路”国际文创交流基地,吸纳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0家重点博物馆加盟,研发“鎏金铜蚕”等文创产品1000多种;与陕西移动跨界合作达成“互联网+中华文明”战略合作协议,启动陕西首届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

  推动陕西省10家文创产业试点单位的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指导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馆企合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阿里巴巴等一线电商合作,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安康市政府合作以IP入股成立秦汉古茶公司;组织省内博物馆参加文化产业展会活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分别获得第三届广州文物博物馆版权博览会最佳展示奖,“礼享长安”书签、“兵马俑双车马音响”两种文创产品获“十大优秀文创产品创意奖”,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汉茶文创产品荣获2017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创新奖”。

  “文明交流互鉴”彰显“陕西魅力”

  去年陕西省共派出66个团组191人次赴20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与英国驻华使馆联合主办“陕西英国文化遗产高层圆桌会议”,与法国驻华使馆联合举办“中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共商新形势下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组织专家团队参加缅甸震后修复保护国际会议,受邀对缅甸文物管理和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受到与会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中法开展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并纳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继续开展中亚地区联合考古,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首次合作,拉哈特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出入境展览亮点纷呈,全年组织文物出入境展览9个。其中,赴哈萨克斯坦《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为我省文物第一次在中亚展出,哈萨克斯坦、孟加拉、拉脱维亚等多国元首参观了展览。赴美国《兵马俑:秦始皇帝的永恒守卫》展先后在西雅图和费城两地举行,参观人数超30万人次。

  此外,2017全年共接待港澳台游客61批,2602人次,派出11个团组37人赴港澳台交流。 (文/图本报记者 赵争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