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性机制 2018年“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评审会结束

2018-07-10 23:01:0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宋佳):7月6日,2018年“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评审会(以下简称“复赛评审会”)如期举行,共诞生152个项目进入决赛。

  

  2018年“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评审会(摄影 王莹)

  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陕西省科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等单位主办的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年,旨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生力军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创新争先热情,从而建立服务科技工作者“双创”的持续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

  

  复赛评委会主任万小朋接受采访(摄影 王莹)

  据本次复赛评委会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万小朋介绍,复赛评审会主要从5个方面对参赛项目进行评价。他说:“最主要的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是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以及团队初步构想的商业模式。同时还要考虑团队的后续发展规划和财政风险规划能力。还有一个因素是整个团队的构成,考察团队是否有后续创新潜力。”

  

  2018年“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评审会评委正在评审(摄影 宋佳)

  

  2018年“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评审会评委正在评审(摄影 宋佳)

  创新氛围愈发浓烈 大赛水平不断提升

  在对参赛项目进行考察的过程中,评委发现,通过大赛的连续举办,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创业的氛围愈发强烈,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组评委严俊杰接受采访(摄影 王莹)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组评委、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严俊杰说道:“在陕西省科协的推动下,大赛影响越来越广,不仅参赛的单位越来越多,而且项目水平越来越高。今年的参赛项目中,有的已经获得十几项发明专利,而且是针对核心技术的系列发明专利,这样的项目非常成熟,市场生命周期更长。”

  信息技术组评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李赞同样认为参赛项目的质量正在不断提高,她说道: “受到前两年大赛的激发,今年许多参赛选手都拿出了自己高精尖的技术,有些项目的市场需求非常强,能够快速实现产业化。”

 科研与市场深度连接 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参加大赛使他们的观念不断更新,进而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这几年,陕西产业升级走在全国前列,这几届大赛在其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严俊杰说道。严俊杰切实感受到,通过连续参加大赛,西安交通大学的项目越来越贴近市场、贴近实际,他说:“原来我们项目主要是面向科学技术前沿,现在还能满足国民经济转场和国家重大需求,这是大赛最实实在在的价值。”

  

  信息技术组评委李赞接受采访(摄影 王莹)

  通过大赛,优秀的项目可以直接推向市场,快速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本次复赛评委会每组评委中都设有一位来自创投机构的专家,李赞对此大加赞赏:“以前,高校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对接通道相对闭塞,大赛为此提供了一个更加快捷的通道。这次复赛评审会的部分评委来自投资公司,他们可以直接把优秀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将科研成果变成生产力。”

  据了解,为助力大赛优秀项目快速对接市场,沣东新城管委会将对在决赛中获得金、银奖的项目给予现金奖励。落户沣东的优秀项目,还将享受沣东新城提供的项目落地扶持及资源礼包,包括项目启动资金、办公场地补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项目投融资对接、项目推广等。

  陕西省科协搭台 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自2016年第一届以来,大赛连续举办所取得的丰硕成效,是陕西省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担当体现。

  本届大赛是陕西省科协深入实施“五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大赛主抓创新、创优、创造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工作转化方式、调整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助推陕西省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的发展。

  “这三年,参赛项目水平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陕西省科协举办的大赛已经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调,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这是陕西省科协为我们科技工作做的最实际的工作。”严俊杰说道。

  万小鹏认为,大赛通过为陕西高校师生、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展示创新创意的平台、为市场与科技成果沟通交流搭建桥梁,正在不断推进陕西省产业优化升级。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组评委王潇翔(摄影 王莹)

  “陕西高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大赛有助于发挥这些科技力量在产生升级中的作用。”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组评委、西咸新区车库咖啡孵化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潇翔说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