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港合作共享新机遇同心促发展

2018-11-16 11:09:43|来源:陕西传媒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11月15日,陕西—香港经贸合作交流大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多家媒体争相对活动进行采访。图为媒体记者正在为采访作准备。本报记者张辰摄

  11月15日,陕西—香港科技创新发展合作论坛现场,香港参会嘉宾对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郝跃的主旨演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图为参会嘉宾用手机拍摄记录。本报记者张辰摄

  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

  从2011年开始,陕西每年都举办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活动周已成为陕西与香港开展合作的机制性平台,受到了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广大商协会和企业,以及在港中央企业和港媒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活动周举办7年来,陕港两地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促成了一大批合作成果。双方共签订合同项目198个,投资金额达2376亿元。延长石油国际有限公司等10多家来自陕西的企业在香港上市。陕西广大企业借助香港的独特优势开拓了国际市场。同时,陕西为广大港商提供了巨大市场和丰厚回报,使得陕港合作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前七届活动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我省精心策划,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强大阵容,自11月13日起,先后在香港举办了“文化陕西”(香港)旅游推介会、陕西—香港金融合作交流恳谈会、陕西—香港文化产业合作项目推介会、陕西—香港经贸合作交流大会、陕西—香港科技创新发展合作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推介重点项目,进行贸易洽谈,开展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陕港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交融。

  经贸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11月15日,在陕西—香港经贸合作交流大会上,我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能源化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等6个领域进行了重点项目推介,吸引香港客商来陕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当前,陕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等诸多利好政策在陕西互相叠加。与此同时,陕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税费、物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希望香港企业界持续关注陕西、投资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迎军在推介陕西时表示。

  在本次合作交流会上,汉中市成功与香港企业普汇中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约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双方将在汉中建设一个集交易、物流、仓储、研发、加工及电商等于一体的中药材交易基地。“汉中的中药产业优势明显,再加上交通、物流等配套设施比较完备,所以我们决定把项目落在汉中。希望通过双方努力,助力汉中的中药产业不断升级,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普汇中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萧伟业告诉记者。

  金融交流

  拓展合作空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近年来,陕西认真落实国家金融政策,不断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业成为陕西发展的“金色引擎”、亮丽名片、创新载体。陕港在金融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正当其时。

  “作为大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曲江新区不断深化‘文化+’战略和旅游、文创、金融平台建设,努力夯实大西安文旅万亿级大产业主要承载区的基石。目前,曲江新区已形成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文化金融、影视动漫、文化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葛淑英说,“作为大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的主战场,曲江新区期待与香港的企业家在精品酒店、特色小镇、旅游商业、文化艺术展馆、颐养健康等产业项目上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香港启滔集团行政总裁司徒拔表示,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金融投资、贸易航运、现代服务和跨国人才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积累,相信处在向西开放前沿的陕西和香港在金融投资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携手共进

  陕港“并船出海”

  开放则兴,开放则强。陕西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富集、科研力量雄厚、区位优势明显,理当在对外开放上有更大作为。“思想再解放,陕西才能增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香港推介期间,这种理念已成为我省代表团成员的共识。

  “对榆林来讲,除了推动资源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要在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做文章。通过参与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我们要多学习沿海地区的创新理念,同时,希望沿海地区企业到榆林发展,助推榆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榆林市市长李春临说。

  乘着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陕西正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如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所说:“陕西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希望陕港两地利用各自优势‘并船出海’,实现共赢发展。”(记者赵波周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