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新路宽 村道车马喧 ——陕西乡村公路变迁记

2019-06-28 14:10:27|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一九九八年,澄城县茨沟大桥开工建设。 资料照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赶车人为了生计,牵着套牲口的架子车,翻沟爬岭奔波在关中、陕北之间。 资料照片

当年,在农村这种义务参加修路的场景到处都能看到。 资料照片

  全省已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布局合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图为华山西峰索道旅游路。 照片除资料照片外均由记者 喜顺摄

  正在施工的乡村公路建设者。

  铜川乡村公路不仅成为连接城乡的快速干道,更因沿途风景美丽,为人们出行增添了一抹亮色。

  渭南市澄城县段庄村72岁的老支书曹栓定给记者介绍村里道路的变迁。

  昔日贫穷落后的渭南市白水县雷牙镇尧头村变成了美丽的豆腐村。

  “晴天三尺土、雨天满街泥。”从泥泞狭窄、高低不平的乡村土路,到平坦、宽敞的砂石路、柏油路、水泥路,乡村公路经历了“三级跳”式的垂直升级;

  从牛车、马车、独轮车、架子车到自行车、手扶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再到漂亮的“小面包”、小汽车,乡村公路也见证了交通工具的迅速迭代。

  和昔日的泥土路相比,今天的乡村公路宽敞、漂亮、现代;越来越多的面包车、小汽车也使曾经宽敞、安静的乡村公路,骤显繁荣、拥挤、狭窄。

  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5.7万公里,实现了100%县(市、区)通二级公路、100%乡镇和100%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一条条乡村公路承载着新中国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迁,也渴望、期盼着建成不久的水泥路拓宽、加固。通畅便捷的乡村公路,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助推农民不断致富增收,已成为老百姓心中名副其实的“幸福路”。

  路通了,村子活了

  6月17日,在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红惠公路边上,几个惠家沟村的村民正扳着指头说起脚下这条公路的好处。“过去,这路不过是山梁梁上的人行印迹。曲里拐弯,就着山势盘绕。赶个集,都少不了要摸黑出发……”近50岁的权学琳回忆起30年前惠家沟村的道路情况很是感慨。

  时间回到1990年,彼时的铜川市印台区惠家沟村还是成片的荒山,村子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条雨水冲刷出来的崎岖小道。当地流传的歌谣唱道:“惠家沟坡连坡,出门就爬坡。地少石头多,人穷光棍多……”199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村民进城购买生活用品或售卖农副产品,都只能靠肩扛手提,迎着朝霞出门,披星戴月回家。贫穷、落后、闭塞笼罩着整个村子。

  当年的惠家沟村,是铜川分散在沟梁原峁间的无数村庄的一个缩影。铜川境内大部分乡村坡大沟深,农民生产生活用品全靠肩挑背扛马来驮。路不通,曾让多少致富梦想耽误在漫长等待中。

  50多岁的陈炉镇村民孟斌一谈起公路,就想起一件辛酸往事。“那是个全凭力气干活的年代,闭塞的交通、落后的交通工具使贫穷的生活更加艰苦,甚至无法保障安全。”孟斌说,他母亲当年用架子车拉红砖不慎侧翻,人虽没有受重伤,但那500块红砖造成的损失让他家半个月都揭不开锅。

  交通,使贫穷变为富裕;公路,让荒凉绽放美丽。铜川市公路管理处郭宝田说:“1964年,铜川第一条通往柳林沟村的沥青路建成。那一天,我同学的父亲激动得一夜未眠,逢人就说‘再不用走窝窝泥坑了’。”

  之后,铜川市主干线公路逐步铺筑了沥青路面。1975年,全市实现了“社社(乡乡)通”,8个公社(乡)全部通公共汽车,98%的生产队(村组)通上了公路或简易公路。1985年年底,地方道路达到32条641.4公里。如今,“行路难”在这个偏僻的山区城市已经成为历史。

  路好了,客商来了

  公路通了,村民的心也“宽”了。乡村一天一个样,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观念也就变了。6月18日,记者在咸阳市彬州市永乐镇高里坊村采访,听83岁的王奶奶诉说过往。

  王奶奶说,乡村公路变化最大的是由原来坑坑洼洼的土路变为平整的水泥路面。如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经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已成为现实。

  说起乡村公路,渭南市澄城县段庄村72岁的老支书曹栓定感慨地说:“多少年来,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稍微下一场雨,土路就会被水冲成沟沟洼洼。平常外出,乡亲们只好走路或者蹬自行车。村里种植的花椒、黄花菜、金银花运不出去,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2014年,村里房前屋后都修好了水泥路。南北客商都上门来了,外出打工的青年人返乡了,乡亲们也感慨“村子里有了希望,多了生机,活起来了。”

  路宽了,村民富了

  一条路可以改变一个村庄,一条路能够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6月19日,在渭南市白水县雷牙镇尧头村,村党支部书记梁涛说:“尧头村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全村280户人家主要以做豆腐为生。以前,出去卖豆腐要绕两条沟。因为不便于运出,好多村民把做豆腐的手艺丢了。2014年,路修好后,买卖直接在豆腐坊交易。这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还节约了时间和运输成本。”

  望着眼前向村外延伸的通村公路,尧头村3组的梁小军有了新的期盼,“路修好了,原味豆腐坊也建起来了,只要人勤快,收入肯定能翻番。”

  如今,进得来、行得通、走得畅,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网连通了县、乡(镇)、村,极大地缩短了城乡通行时间,不仅成为方便群众出行、带动产业发展的幸福路,更成为一项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民心工程。

  渭南市农村公路管理处韩晓峰介绍:“通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是交通的‘毛细血管’。我们着力提升出行品质,从抓一条路到抓一个村,再到一个镇,持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让公路沿线处处是公园。”

  眼下,乡村公路不仅成为连接城乡的快速干道,更因沿途风景美丽,为人们出行增添了一抹亮色。行走在全省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特色民居、嫩绿舒展的成片桑园、碧叶连天的荷塘……

  记者 喜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