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2019-07-02 09:20:04|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昔日散落在田间地头的蒲公英,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华山镇脱贫特色产业。记者 耿薇摄

  在华阴,提起蒲公英,人们自然会想到华山镇。

  “每当看到田地里的金黄色花海,总能想起小时候,对着蒲公英吹一口气,蒲公英种子便漫天飞舞,洋洋洒洒飘落……”6月27日,华阴市华山镇党委书记王毕红欣喜地说,“真没想到,蒲公英竟成了我们的致富产业!”

  昔日散落在田间地头的蒲公英,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镇级脱贫特色产业,不仅为华山镇的秀美风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引来农户大规模、高密度种植。华山镇蒲公英产业成为华阴市发展“一镇一业”、助力产业脱贫的缩影。

  路子对头 增收不愁

  华山镇地处秦岭脚下,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质良好、矿物质丰富,发展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但由于辖区内劳动力资源不足,农户分散经营,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尤其缺乏技术支撑,难以实现集约发展。一直以来,农户增收渠道受限,日子过得紧巴巴。

  蒲公英抗病虫害能力强,日常管护无须使用农药,种植也相对简单,人力资源成本低。经过深入调研、综合研判,华山镇党委班子决定将蒲公英种植加工作为镇级脱贫攻坚主打产业,研究制定了关于蒲公英种植发展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该镇采取“党委主导、公司运营、园区发展、村社链接”模式,建立了集种植、收购、加工于一体的蒲公英产业基地,形成闭环式产业链,并在镇域内各村全面铺开。

  如今,该镇15个村已实现蒲公英产业全覆盖,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有280户贫困户参与其中。6月19日,该镇千亩蒲公英喜获丰收,第一批收割的万余斤蒲公英鲜菜已装箱,并借助电商平台由冷链车直通运往北京。今年,该镇蒲公英种植加工产业综合收入预计可达2000万元。

  农户有心劲儿 脱贫攒后劲儿

  产业敲定了,商标注册了,如何吸引更多财力、人力、资源“进驻”产业基地,推动蒲公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创造力、内生力,是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王毕红表示。镇党委号召干部群众加快“三变”改革,流转更多土地以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该镇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强的贫困户加入产业园,在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能力,拓展致富渠道。

  为提高农户技能,该镇制定了“党员农户一帮一”制度,邀请农技人员对蒲公英种植、施肥、田间管理等进行手把手教学、面对面答疑。同时,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资企业中的党员先锋为贫困户助力,在技术指导、农资经营等环节进行帮扶,并提供免费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服务。

  此外,该镇还采取市场化营销运作模式,由镇级脱贫攻坚产业承载公司与村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每年拿出利润的10%注入村集体经济中,并通过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就业服务等方式,帮助解决贫困户稳定就业。

  “自从把自家20亩地作为资源入股,我不仅当上了按月领工资的工人,年底还能拿到分红,一年纯收入8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美了。”忙着采摘蒲公英花蕾的村民惠周才说,“是党的好政策、党员的真心帮扶,让我掌握了脱贫致富的本领,有了致富的信心。”

  多元价值“变现” 做大做强产业

  随着特色产业的兴起,不同农副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不断显现。“让蒲公英产业向高附加值延伸,实现多元价值的全面‘变现’,成为蒲公英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力点。”华山镇镇长惠拥军说。

  “蒲公英可以生吃、炒食、做汤,还能烘干后泡茶喝,清热解毒,深受群众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惠周才既兴奋又得意。华山镇从做亮特色、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出发,以拓展用途、延伸销路为突破口,坚持“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深度挖掘产品“剩余价值”,将蒲公英“一物作三用”。挖掘其药用价值,让蒲公英叶“变身”中药材,利用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销往北京、江苏、安徽等地;挖掘其饮用价值,将蒲公英根“变身”保健茶,通过深加工、精包装,打开饮品新市场;挖掘其食用价值,让蒲公英“变身”养生蔬菜,与西安华润万家达成订单销售协议,开启绿色销售新模式。

  如今,蒲公英产业已经成为华阴市美丽乡村的“新风景”、产业振兴的“新样板”、脱贫攻坚的“大产业”。惠拥军表示,蒲公英产业优势凸显、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当地蒲公英种植面积将达到3000亩,效益将达到5000万元。

  华山镇蒲公英产业只是华阴市发展“一镇一业”、助力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孟塬镇的菊花、花椒产业,华西镇的红提葡萄、圣女果产业,岳庙街道的贡莲产业……目前,华阴市6个镇(街道)均已形成特色产业。党建促脱贫,华阴市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有效的扶贫之路。(记者 耿薇 通讯员 曹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