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9年上半年财政总收入883.98亿元

2019-07-17 10:43:54|来源:西安晚报|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西安财政交出半年“成绩单” 上半年我市财政总收入883.98亿元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财政总收入883.98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43亿元,增长11.4%,完成全年预算的55.3%,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7月16日,西安召开全市财政工作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市财政系统全面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优化环境培植财源,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取得新成绩,追赶超越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43亿元

  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规模连上台阶,全市财政总收入2017、2018年连续迈上1300亿元、1400亿元台阶。税收增速连续两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税收占比进入中游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83.98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43亿元,增长11.4%,完成全年预算的55.3%,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中央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实现了“双过半”。

  西安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脱贫攻坚战方面,全市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94亿元,其中市本级3.77亿元、同比增长20%,积极争取中省对我市“三农”项目专款3.25亿元。指导周至县编制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年度整合资金3.7亿元,配合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确保周至县顺利脱贫摘帽。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全市预算安排各类治污减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88.12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41.82亿元,较上年增长19.8%。大力推进“煤改洁”,保障煤改洁补贴、新能源汽车推广。

  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518.7亿元

  今年以来,市财政积极保障破解民生“九难”,不断增进群众福祉。1-6月,全市各民生类支出合计完成518.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1.6%。

  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33.05亿元,主要用于市政设施维护、“三中心”建设、地铁资本金和运营补贴等。教育支出96.6亿元,主要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高职院校生均综合奖补、技工院校免学费、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公办幼儿园质量提升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81亿元,主要用于就业补助和创业贷款贴息、养老工伤生育保险、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等。卫生健康支出59.64亿元,主要用于城镇居民医保、公立医院基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定额补助等。节能环保支出49.94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水体污染防治、治污减霾等。交通运输支出6.78亿元,主要用于民营公交天然气补助、双燃料出租车燃油补贴、城市公交补贴等。各项民生重点支出均得到较好保障。

  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上半年,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上半年盘活消化184.5亿元,消化率78.1%。在编列今年预算时,按照5%的幅度压减了市级各部门预算中的公用经费及专项业务经费,将节约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在强化财政筹资引导能力方面,截至6月底,我市争取2019年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资金62.59亿元,较2018年全年争取额增加1.49亿元。充分发挥大西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截至5月底,大西安产业基金体系总认缴规模达到907.26亿元,累计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130.27亿元,基金投资的三角防务已在创业板上市,西部超导成为西部地区首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

  截至6月底,我市累计71个PPP项目通过财政部入库审核,总投资1462.93亿元。建立以“政银担企”为核心的“投贷保”联动新模式,加快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支持西安投融资担保公司等政府性担保机构转型发展,组建政策性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全力支持西安银行战略发展规划,西安银行成为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

  坚决将减税降费落到实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大西安追赶超越攻坚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作风建设强化年,我市经济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存在困难和挑战。按照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和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今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要分别迈过1500亿元和700亿元台阶。

  下半年,西安要着眼长远抓实效,坚决将减税降费落到实处。坚决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要举措,坚决杜绝“收过头税”“乱收费”、集中清欠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打通政策落实通道,引导企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发挥财政服务职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门将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的“财政担当”。继续优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发挥大西安产业基金作用,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有保有压、尽力而为,全力办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民生实事;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全力支持城市发展焦点任务,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完善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四统一”制度,进一步打造“阳光财政”。(记者 康乔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