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渭南经开区从传统农业转型大健康产业的故事

2019-08-06 17:32:05|来源:陕西日报|编辑:吴宇婷|责编:赵滢溪

  

7月25日,在渭南经开区中国酵素城岳达生物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内,工作人员对园区企业一款新研发的酵素产品进行检测。 见习记者 董剑南摄

  记者 郑栋 通讯员 甘泉

  这些天,位于渭南经开区的陕西天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酵集团)显得格外忙碌。

  办公室里,一款自主研发的水果酵素刚通过认证;车间里,新安装的设备也已安装调试完毕。眼下,天酵集团董事长彭浩正和同事在渭南的水果主产区奔波,寻找生产所需的高品质水果。再过两个月,这些产自渭南的高品质水果就将“变身”为俏销高端市场的生物酵素。

  3年前,当渭南经开区提出要打造中国酵素城的时候,不少人提出质疑:什么是酵素,能挣来真金白银吗?“我觉得能,酵素产业前景广阔,未来商机无限。”彼时,原本在商洛从事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彭浩正在为企业怎么转型而一筹莫展,得知渭南经开区要建设中国酵素城的消息后,他的方向一下子明朗了起来。

  “我觉得做酵素有前景。” 彭浩说,“‘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后,激发了大健康产业兴起,渭南是有名的‘瓜果之乡’‘西部粮仓’,这为以酵素等大健康产业为代表的功能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就这样,2016年8月,天酵集团成为首批进驻渭南经开区的酵素企业之一。现在,该公司的酵素产能已达500余吨,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从传统农业到大健康产业,渭南经开区实现了“三级跳”。“最初我们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后来形成粮果蔬菜加工、肉乳制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产业聚集区;如今,我们发展生物酵素等大健康产业。”渭南经开区管委会农业综合管理局副局长韩金龙说。

  2018年8月,我国首个酵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中国酵素城,中国酵素产业从此烙上“陕西印”。“有了标准认证,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还能让企业掌握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发现新商机。”渭南经开区酵素办主任韩晓燕说。

  立标为本后,中国酵素城开始吸引生物发酵产业的各要素聚集。现在,园区已挂牌成立了全省首批院士工作站,与产业协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日益密切。一条集研发生产、检验检测、标准认定、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目前,渭南经开区已经累计签约入驻酵素企业60余家,实现产能2万吨,产值达10亿元。随着今年5月10日中国酵素城开园,越来越多的酵素产业正在渭南经开区这片兴业的沃土上集聚。

  不仅新产业正在聚集,传统产业也正在升级。在中垦华山牧乳业公司的车间里,电子耳标识别、自动化挤奶、原奶质量监控……诸多现代化装备,正在带给消费者更多安心和满意。作为陕西唯一的全产业链“中”字头乳制品企业,中垦华山牧乳业公司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到牛奶制品生产,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一滴新鲜的牛奶,在通过杀菌、发酵、灌装、检测、冷链运输,只用不到24小时就能摆上陕西人的餐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渭南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步履铿锵。“让传统农业实现转型升级,积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渭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韦红革如是说。目前,渭南经开区已跻身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级食品产业示范园区,拥有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76家,年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大关。

  短 评

  转型需要勇气,

  更需要智慧

  传统农业和大健康产业,乍看起来,两者好像八竿子都打不着。但渭南经开区却将二者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向大健康产业的转型之路。

  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怎么转、向哪里转?通过渭南经开区的实践,我们看到,转型不是“一窝蜂”的随波逐流或脑洞大开的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智慧抉择,是对经济发展大势的正确把握。

  经济转型,选准产业是关键。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康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选择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经济转型,产业支撑是基础。渭南是瓜果大县,而瓜果又是制作酵素的主要原料,因此,发展酵素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经济转型,还要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渭南经开区的中国酵素城项目,一开始就引进了我国首个酵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从而掌握了行业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转型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我省追赶超越的征程中,我们希望,这样的“华丽转身”越来越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