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2019-08-27 11:28:07|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吴宇婷|责编:赵滢溪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渭南市森林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8月26日,记者从渭南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259.39万亩(退耕地还林95.2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38.93万亩,封山育林25.2万亩)。

  渭南市从1999年开始,坚持“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秦东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退耕还林,认真开展政策兑付工作。认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纳入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同步安排、同步实施,通过调查研究高位谋划,扎实安排,强势推进。

  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实施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38个,建设示范园37.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8.3万亩,完成农民技能培训项目56个,共培训林农38600余人(次),完成补植补造62.12万亩。通过20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渭南市局部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达到了“林业发展、生态改善、群众增收”的预期目标。

  退耕还林后,农户不仅通过国家粮款补助直接增加了收入,而且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经济效益显著的特色经济林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也为渭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机遇,甚至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全市各地把退耕还林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行林经间作、种养结合、产业配套等多种开发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记者  杨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