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 致富有路 ——宝鸡市扶风县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2019-09-18 11:13:36|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宝鸡的东大门,全县坡、台、塬、谷并存,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小康路上,如何不让一人掉队?宝鸡市委常委、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认为,发展产业是最有效的脱贫措施和脱贫办法。

  扶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硬支撑,走出了一条具有扶风特色产业发展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年初的13639户51749人,减少到2018年年末的1445户3037人,71个贫困村整体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1.45%下降到1.26%,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因地制宜

  产业精准选择是关键

  “以前我们是靠天吃饭,没有啥致富产业,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家不仅摘了‘穷帽子’,3年前种植的6亩花椒树今年也都挂果了,往后家里就有稳定的收入了。”扶风县法门镇农林村脱贫群众赵永劳边采花椒边对记者说。位于扶风最北端的法门镇农林村、刘家村等6个行政村,地处乔山旱腰带,因常年缺水,发展产业受到制约。2017年,县镇村多次组织贫困户代表外出考察,邀请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发现这里的地貌特征属大红袍花椒的优生区,于是该村从外地引进花椒树苗,着力打造了沿北部乔山花椒生态产业示范园。如今,法门镇种植的4583亩花椒中的1400余亩已初挂果,昔日的旱地如今花椒满园。这仅仅是扶风县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扶风县最南端的绛帐镇,因渭河穿流而过,形成了土质疏松、灌溉便利的开阔滩地。县上抓住这一有利条件,打造了以营中、凤鸣、兴无等村为核心的西宝高速两侧万亩猕猴桃产业带,以卢家、上权、龙渠寺等村为重点的西宝客专沿线万亩猕猴桃产业带。如今,这些“毛蛋蛋”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近年来,扶风县委、县政府挖掘资源禀赋,精准定位施策,打造了“沿乔山杂果经济林、沿关中环线优质苹果、沿西宝北线设施蔬菜、沿西宝高速猕猴桃、沿渭河苗木花卉”5条产业带。3年来,带动贫困户新建果园3.84万亩,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2000亩,苗木花卉4230亩,548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龙头带动

  产业发展成为致富法宝

  记者在杏林镇看到占地3500亩的元宝枫基地时,该基地负责人王高宏介绍,他们按照 “公司+专家+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周边附近20多个乡镇发展元宝枫苗木2.5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元宝枫优质苗木生产基地,带动杏林镇1195户贫困户发展元宝枫50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元宝枫也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的“金元宝”。

  位于法门镇马家村的宝鸡胜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围绕食药用菌建“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建成了技术研发中心、菌种研发种试基地、年产800万袋菌包工厂化生产基地、分拣包装初加工车间、菌品集散交易中心等。据公司负责人赵胜利介绍,该基地采取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租赁经营、务工就业4种模式,带动210余户贫困户发展食药用菌产业,累计分红14.6万元;为周边贫困户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80多个,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5000元左右。

  近年来,扶风县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现有各类农业园区3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02个、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先后带动1.27万户贫困户发展中长期产业,产业覆盖率达到93%。

  电商助力

  酒香不再怕巷子深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让这些优质农产品走出扶风?近年来,扶风县着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发展电商扶贫新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让特色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飞向全国各地。

  “扶风苹果不仅味道好,而且颜值高,以后就认准扶风品牌了。”8月29日,在扶风县农产品电商扶贫产品鲜果推介活动上,一位杨凌客商尝过扶风苹果后赞叹不已。推介会上,陕西果业贸易集团分别与生鲜电商“每日一淘”和果农代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当天“每日一淘”通过产地直播活动,线上销售贫困户种植的猕猴桃,销量突破5万单5万公斤。

  近年来,扶风县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县级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镇村级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电子商务培训、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电商示范点引领等措施,助力县域农产品上行,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脱贫。目前,已建成面积2400平方米的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入驻38家电商企业、30多种县域特色产品,成为全县培育电商人才的创客空间;建成并投入使用1200平方米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了5家快递企业,规划出5条配送线路,实现了县域镇村24小时内送达。

  扶风县县长齐军建说,下一步,扶风县将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继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记者 刘强 曹瑞 通讯员 赵红玉 高媛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