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所有场馆预计2020年6月30日前可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2019-10-10 10:11:2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赵浚喆):10月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及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筹备情况。陕西省体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徐鹏,陕西省残联副理事长王占军,陕西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杨文,陕西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李刚,陕西省残联宣传文体部主任邵华出席了本次发布会。据了解,陕西省奥体中心体育馆、长安常宁生态训练比赛基地、全运会赛事指挥和新闻媒体中心、西安体院“一馆四场”项目主体建设加快推进,预计所有场馆2020年6月30日前可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陕西省体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徐鹏致发布辞 摄影 赵浚喆

  十四运会及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将于2021年在陕西省举办,本届全运会的会徽、吉祥物已于2019年8月2日对外发布。徐鹏表示,全运会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综合性运动会。办好十四运会,对于推动陕西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文化陕西和健康陕西建设、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2021年是建党一百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陕西承办十四运会更具特殊的历史意义。

  据徐鹏介绍,截至到目前,十四运会54个场馆除原有的13个外,25个新建项目已建成3个、其他22个均在抓紧施工,16个改造项目已开工12个、其他4个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承担十四运会开闭幕式的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均已封顶,其占地面积863亩,总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将成为西安新地标。陕西省奥体中心体育馆、长安常宁生态训练比赛基地、全运会赛事指挥和新闻媒体中心、西安体院“一馆四场”项目主体建设加快推进,预计所有场馆2020年6月30日前可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目前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比赛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筹备顶层设计正在积极推进。此外,十四运会会歌现阶段已完成公开征集和邀约创作并初步审定5首歌词,谱曲和小样制作正在推进中。全运会项目文化研究和“红色体育 百年记忆”博物展的筹备加快推进。 

  同时,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让陕西办一届高水平全运会的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东道主备战参赛目标任务,截至到目前,已完成36个运动项目组队工作,共引进354名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组建了45个夺金团队,有2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正在加紧备战训练。同时,陕西省以备战十四运会为抓手,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作用,为国家备战东京奥运会输送优秀运动员32名,为备战北京冬奥会输送优秀运动员44名。

  陕西省残联副理事长王占军致辞 摄影 赵浚喆

  2019年9月1日,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代表陕西省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闭幕式上接过全国残运会特奥会会旗,标志筹备工作正式进入了“陕西时间”。本次新闻发布会上,王占军介绍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的相关情况。2021年十四运会和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同地同年在陕西省举办,全国残运会特奥会开幕式拟定于全运会闭幕后10天左右举行。为体现精简、效能、节约办会理念和实现全运会闭幕后顺利向全国残运会特奥会转换,参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办会模式,全国残运会特奥会不再另设筹备委员会,在同一个筹备委员会的领导下,统筹全面负责全运会和全国残运会特奥会各项筹备工作。

  据王占军介绍,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拟设43个大项,其中残奥听障夏季项目19个、残奥听障冬季项目6个、群众体育项目9个,特奥项目9个。项目布局涉及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和韩城市等7个市(区)。届时,将有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35个代表团组团参加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 

  王占军表示,下一步,筹委会将积极做好开闭幕式方案及标识征集工作,启动残运会暨特奥会开闭幕式概念策划方案征集,同时,尽快启动残运会暨特奥会资金筹措和会歌、会徽、吉祥物、火炬(式样)、主题口号征集工作。王占军还表示,以承办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为契机,陕西省将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维权、康复、教育、就业、脱贫、文化等工作,奋力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发展添彩”的目标,推动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