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万家 建党百年】 电力“老兵”口述咸阳电力事业“前世今生”
2021-06-17 16:12:0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编者按:1936年,一台100千瓦柴油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给古老的咸阳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85年弹指一挥,咸阳电力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咸阳电力人抱薪传火,初心不变 ,使命相随,为人民美好生活充电赋能。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走近咸阳电力,了解其“前世今生”,了解大国央企的使命担当,聆听“万家灯火掌灯人”背后的故事……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几十年前,做梦也想不到咸阳的电力事业能有这样的飞速发展。”近日,国网咸阳供电公司退休干部武克琪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专访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一名电力 “老兵”,武克琪参与了咸阳电网和电力建设的众多项目,说起几十年间咸阳电力的发展与变化,他如数家珍。

  从转业军人到电力建设拓荒人

【掌灯万家 建党百年】 电力“老兵”口述咸阳电力事业“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27

  国网咸阳供电公司退休干部武克琪讲述咸阳电力抱薪传火的故事 摄影 赵浚喆

  1974年,武克琪从部队转业便投身咸阳电力建设。“我入职第二天,咸阳地区电业局改名为咸阳供电局,后来才有了现在的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咸阳供电公司这个名字。”81岁的武克琪清楚地记得公司的每一次改名。

【掌灯万家 建党百年】 电力“老兵”口述咸阳电力事业“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28

 1992年,咸阳供电局营业及收费工作会议照  受访者供图

  调度岗是武克琪进入咸阳供电局的第一个岗位,这也是咸阳供电局改名之后新设立的岗位。“那时的调度条件比较简陋,只有一条通往西安的有线电话供调度使用。”谈及调度初期,武克琪记忆犹新。

【掌灯万家 建党百年】 电力“老兵”口述咸阳电力事业“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29

  1986年,咸阳供电局咸阳变110千伏变压器检修  供图  国网咸阳供电公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调度,还属于“盲调”,没有信息传输,没有四遥信息,一部电话成了调度人战场上的唯一武器。如果遇到停电范围涉及邮电局,调度室的电话成为摆设,场地漆黑一片,武克琪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要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下,凭借记忆中的咸阳地区电网来进行调度。

  “现在厉害了!”武克琪对于当前调度用到的“光纤设备、调度自动化、远程遥测遥控”系统不禁竖起大拇指,直言这种变化不可思议。

  峥嵘岁月点亮万家的星星之火

  在调度室工作了十四年之后, 武克琪被调到了运行处。当时运行处有300多人,管理着咸阳、周至、兴平、杨凌等地变电站的变电、送电、检修、继电保护等工作,属于咸阳供电局的核心部门。

【掌灯万家 建党百年】 电力“老兵”口述咸阳电力事业“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30

  1992年,咸阳供电局多种经营工作会议上,老一辈电力人讨论供电局经营发展方向  受访者供图

  “八九十年代那会儿不像现在这么智能化,只能靠人工来操作。在岗运维人员需要24小时值守在变电站,开展监控、巡视设备等工作。”武克琪说,“关于记录日负荷曲线这项工作,过去都是值班的工作人员一个点一个点的比对,然后记录。现在这项工作有电脑数据分析,着实减少了工作量。”

  过去,电力巡线主要靠脚力,带一个工具包翻山越岭,一天下来走不了几公里线路。“我记得有一次进山作业,为了保证作业效率,工人早饭要吃4到5个馍。上了电杆就得呆一天,到了晚上才能吃上第二顿。”武克琪回忆道。如今,随着无人机派上用场,巡线人员只要站在山脚下操控无人机,通过屏幕就可以了解分布在崇山峻岭中的线路情况。

【掌灯万家 建党百年】 电力“老兵”口述咸阳电力事业“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31

  1997年咸阳电网线路改造 供图 国网咸阳供电公司

  “遥想当年的电力抢修,公司可用的车只有一辆老吉普。如果是到兴平、周至或者杨凌去抢修,还得搭公交车、坐火车。”武克琪感慨道,“现在厉害,用电脑就可以进行监控,甚至还有巡线机器人……交通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就是发展的力量。”

  曙光照进 咸阳电力事业迎来嬗变

  在武克琪这代人的艰辛努力下,咸阳电网电压等级不断升高,用电量不断增加。到90年代初期,咸阳地区已经建成了12座35千伏变电所,全市供电量已达4395万千瓦时,建成投用了咸阳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掌灯万家 建党百年】 电力“老兵”口述咸阳电力事业“前世今生”_fororder_图片32

  2005年咸阳供电局农网改造现场  供图  国网咸阳供电公司

  昔日农村用电十分不安全,有时还会出现轮流停电,十分不便。“我退休前,公司的重点工作是农网改造。”武克琪说。国家针对农村电网线路进行投资和改造,短短几年光景,户户通电成为现实,家家用上了放心电。

  在武克琪看来,近年来,电力系统除了自动化技术发展特别快,客户服务保障也在不断完善。起初,抄表员每月都要挨家挨户抄表。市民也得去营业厅排队缴电费。然而,用户若遇到电表或电线老化问题,需要维修或更换,也得到供电部门申请,高峰期有时得等上一两个星期才能解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远程抄表让工作人员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就可录入整个小区每户居民的用电量。武克琪笑着评价当前交电费的感受:“我身为咸阳供电公司的退休员工,也是电力用户。从用户体验来讲,方便是第一感受,通过‘网上国网’APP动动手指就交电费了。电费不够了还会有提醒,真的很贴心。”

  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不饱是常态。是党给了我机会,我参过军,转业从事电力事业,后来还被安排读了大学,一步步成长,最终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心存感恩。”武克琪说。他希望新一代电力人能够怀着一颗感恩和敬畏的心,踏实做一名合格的电力人。

  在咸阳供电局工作期间,武克琪干过调度员、运行人员、计划科长、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济师等多个岗位,他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武克琪说:“电力工作很像部队打仗。调度一声令下,无论你在做什么,都得立马接受安排。执行调令的时候,必须按照纪律办事。这些看似死板的条条框框都是电力系统多年来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我认为,电力人的职责是为人民群众带去光明。电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希望年轻人可以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牢记心间,赓续电力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铁军精神’,同时发扬大国央企的‘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武克琪说。(文 赵浚喆 潘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