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到骨子里的故土之爱

2016-07-27 14:16:4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诗人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我在漫步在胡宝林先生《此生此地》文字的森林中时,闻到的是一种旧时光的味道,那是同为70后的我们所共同经历过的,播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土地的味道,让我一次次的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胡宝林在《此生此地》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美妙绝伦的乡村图景,一代人的生活画面,一页页的翻过去,那些旧时光斑驳的倒影,在作者文字的河流里,愈显明晰,更加真切。我们看到。乡村袅袅升起的炊烟里,《离天最近的一地玉米》正在冲天的疯长,院子里的《碌碡》在爷爷疼爱的目光中滚动,门前的《椿树》前一群捉 “花姑娘” 蛾儿玩的穿着开裆裤的小娃娃正在快乐的嬉戏,还有田野里正在躬身吆喝着牛犁地的父亲,拖着鼻涕满村庄疯跑,跑在谁家门口都有口饭吃的孩子…….那些乡土、乡情、乡村在宝林的文字里安妥的盛放,亲切如我的父老乡亲,正站在村口向我讲述村庄的故事,如此温馨!有风吹过,暖了我的眼,润了我心。就连疼痛的叙述也是那种暖暖的感觉,当《雪落在村庄》时,《饥饿的人在傍晚死去》,《对面的山梁上》响起的《唢呐》声在宝林的文字中竟也是暖的,那是乡村的真实,是我们熟悉的生活,是无论走出多远也一直萦绕在游子梦中的声音。

  是啊!没有一处风景能够抵得上家园的诱惑。一个人出门走得远了,看到的风景愈来愈多,到头来才发现最暖心的还是故乡。因为有故乡,我们这一程才活得充实,心里踏实。我们心有所依,是因为我们身后有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偌大的庭院,一个村庄的人就是一大家子的亲人。那个当年拖着鼻涕的孩子在这个村庄里感受过了最博大最暖心的爱,这爱若干年后,已经长成了一棵思乡的大树,在长大的孩子心底那个最美好洁净的角落一天天疯长着,参天葳蕤。

  然爱愈深,心愈痛,许多年后,我们才突然发现,爱是痛到骨子里的事情。出了一趟门,一晃就是几十年,再回家时,却突然找不到了故乡,这是一件多么的令人痛彻心扉的事情!土地被征、游子离乡,山还是那山,却也不是那山了,而水也已不是那年的水了,村里再也找不到那个穿着破破烂烂满村庄奔跑的孩子了,一如舞台上的剧情,注定是要谢幕,而这样的“终止”又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娃娃们都忙了,被爹娘带到城里读书去了,街门前,只有几个依然还在晒暖暖的老人,无望地望着远方,其实远方什么也没有,一如他们空洞的目光。他们满脸皱褶,也许依然会用长满豁豁牙的嘴嗫嚅着呼唤我们的乳名,但这会让你更加疼痛地感觉到这已是村庄留给我们最后的温存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即将来临,等他们当中的某一个最后离开了这个村庄,村庄也就真正的消失了,年轻的一代恐怕没有人再愿意回来了,在他们的身上永远也不会找到我们这一代人对土地饱含的深情,炽热的恋情。村庄在一天天地被改造、被剥离,一双文明的手无情地拿去了许多旧有的东西,让一代人的记忆无处依存。面对此,游子该心归何处?胡宝林沉痛地写下了《疼痛》《疼痛之痛》,记录下《老去的山路》《无处寻找的祖先》《此生未完成》……面对故土的流失,发出了一个归来的游子歇斯底里的呐喊:《借我一个故乡》《还我一个故乡》,甚至他把城里读书的女儿放在了乡下,只是为了《送你一个故乡》。

  他说:

  远方的远方还是远方,已经与我没有关系,来路茫茫,我已经回不去了。

  我去不了远方,却丢了故乡……我要向你借一个故乡,将我荒凉的心安放。

  ——选自胡宝林《此生此地 · 借我一个故乡》

  他说:

  今日,我再次请求你:

  把一片故土还给我

  把一家子亲人还给我

  把一村庄的旧时光还给我,

  把一段老心情还给我,

  还给我!

  ——选自胡宝林《此生此地 · 还我一个故乡》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笔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在《此生此地》里,我们分明听到的是一个声音的抒情与呐喊。或一咏三叹、迂回往复,或情意绵绵、摄人心魄,或气势磅礴,激情奔涌,亦欢亦忧,亦喜亦愁,一颦一笑,都是一个游子心海里为故土翻滚的滚滚浪潮,拍打着思乡的爱与痛,拍打着现实的岸,一次次让我们陷入其中,无不产生对土地深深的思索,对客观现实的叩问……

  是的,爱是痛到骨子里的事情。没有爱就没有疼痛,没有爱就不会泪流。《此生此地》作者用饱含赤子之情的笔墨抒写了对故乡的无比深沉的爱和故土遗失时心底撕裂的疼痛,痛彻心扉,痛到揪得人心疼。这本书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是一个游子饱蘸深情的思乡情怀,是一个都市人的故土寻根之旅,必将永久的流传。如果真的有一天,村庄真正的消失了,我们一定会惊叹:幸有《此生此地》,我们失去的村庄,原来在这里。(作者 常红梅)

  作者简介

  常红梅,女,上世纪70年代生,本科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金台区作协理事。200余篇作品散见于香港《新文学》《散文》《陕西文学界》《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延安文化》《散文新家》《火种》《翰林文学》《秦岭文学》《西安日报》《华商报》《宝鸡日报》等杂志报刊,获奖30余次。出版散文集《陌上花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