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门往事》中感知坚守的力量

2017-02-23 10:26:2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我已经记不清最早是哪一年踏进那个青砖铺就的古禅院的,只记得那座被杂乱的土坯农舍包裹的塔寺,没有巍峨辉煌的大雄宝殿,也没有多少青衣布衫的僧侣,就是那座被奉为圣物的古塔,也可以毫无顾忌地依偎在塔下吃食玩耍,还可以随意拉住小沙弥聊聊禅院里的念经生涯。”这是《法门寺之佛》开头的话,如一股清泉,潺潺而流。

  近日,大型佛文化互动体验式演出《法门往事》于陕西宝鸡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盛大开演。

  《法门往事》根据作家阿莹的散文《法门寺之佛》创编而成,以史料记载的几位在不同历史时期舍身保护佛祖指骨舍利的人物为依托,以戏剧性的手法再现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历经千年的悲壮及佛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

  演出根据史料记载,真实再现了法门寺历史上几位舍身保护佛指舍利的英雄人物:无名和尚大地震后舍身修缮舍利塔、朱子桥将军尽心守护佛指舍利以及良卿法师牺牲自我护佑佛指舍利的故事,无一不让人动容。

  更为特别的是,演出就是在法门寺景区的真身舍利塔内,寓情于景,感人至深。《法门往事》全剧分为“序幕·舍利东行”“一幕·与愿”“二幕·无畏”“三幕·降魔”“四幕·禅定”“尾声·光明圆满”,故事年代跨越千年,塑造了“吉祥”“二妹子”“王班头”“丁副官”等鲜活的艺术形象,人物栩栩如生,一字一句,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将游客带回那个久远的年代。

  “边走边看”的互动式演出

  “演员在演,我在行走中观赏,我似乎也成了演职人员的一份子,跟随演职人员的情绪,自己内心也有很多波动,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包围了我。”一位参与者表示,他几次为剧中的情节落泪,尤其是良卿法师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宝藏和佛界尊严,这是一个伟大的涅槃,让人的内心更加坚定。

  整个演出中,吉祥哥和失明的二妹子隔空对话,这对话像是一条暗线,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贯穿整个剧目,有问有答,意味深长。

  即便是在冬季,整个演出场地也没有供暖设施,没有明亮的灯光。行走在安静又有力的演出中,沉浸在剧中的人们似乎忘却了冬日的寒冷,观赏者不仅在看,更在思考,演出者凝神聚力,满目神圣。无名和尚的扮演者更是赤膊上阵,拖起一条沉重的铁链,脚步像灌了铅一样,在众人的疑惑与不解中,在幽暗的岁月中,收起彷徨,坚定信念,毫不动摇,一步一步前行,苦苦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无怨无悔,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法门往事》以西北首个大型“边走边看”的互动演出形式,让观众不再只是“坐着看”,而是参与其中,周身环境即是舞台演出区,令观众身在景中,全方位感受演出的震撼效果。

  演出共涉及7452座佛龛,超大规模布景,为观众打造出庄严肃穆的历史氛围,演出还将大型布景、机械、特效等超规模舞美手段移入室内,利用精心编创的舞美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感人至深的法门往事

  进入序幕演出现场前,观众首先经过写着“法门往事”的青灰色石门。演出伊始,廊道两侧,僧人念诵问候语“阿弥陀佛,施主吉祥”,并引导观众进入演出区。

  《法门往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在接下来的每一幕演出中,从释迦牟尼自悟成佛、树下涅槃化得舍利八万四千,到唐朝历代帝王迎奉佛指舍利,明代关中地震后无名和尚发愿重修法门寺塔,再到民国朱子桥将军法门寺塔下赈济灾民并修缮塔身,良卿法师舍身护塔等,观众在不同的演出空间穿行,在不同的故事中感动。

  以青灰色石门的徐徐打开为标志,每一幕悄然开始,悄然结束。新的一幕开始,伴随着新的青灰色石门开启。每一幕,都由青灰色石门开启不同的演出空间。“尾声·光明圆满”部分,以大场景形式呈现,形成完整的情景体验感受。

  《法门往事》大胆创新舞台表演形式,变被动观看为朝圣式的行走观摩。在纪实性法门寺传奇演艺中,感受佛文化的慈悲、无畏、降魔和禅定。舞美设计团队以1:1.5的比例在地下搭建了一个模拟地宫,利用透明玻璃和灯光效果使观众仿佛置身地宫,配合投影影像打造的逼真文物,再现当时地宫中一件件意义非凡的国宝文物,使观众更加了解和体会那些守护佛宝的人们的良苦用心和法门寺历经千年的传奇变迁史。

  《法门往事》由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制作。同时,该项目将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现有游览线路与观演线路相结合,并融合“佛手印”等诸多佛教文化元素,展示了法门寺的历史及其在佛教界中的重要地位。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卫东表示,观众步入《法门往事》的时空之门,徜徉于声光影交织而成的旖旎情境之中,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在情景交融中,在历史悠长的画卷中,感受那一份为了心中光明的信念而坚守、牺牲的真挚情感。

  每一次遭遇困难险阻,每一次历经人间艰辛,每一次承前启后,那众僧重复的语言,那回响在整个真身舍利塔内的16个字,历久弥新,愈发有力。“静守法门,永护佛骨,道心众生,得证光明”像一盏指明灯,指引着众僧寻找光明。永护佛骨的道路上,伴随着各种悲欢离合,有的人失去了生命,有的人奉献了青春,有的人备受凌辱。即使这样,他们依然风雨兼程,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佛家经典薪火相传。

  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礼《法门往事》,对于爷爷奶奶们,是如沐佛光、醍醐灌顶的参悟之旅;对于爸爸妈妈们,是修身养性、祈福消灾的静心之旅;对于年轻人,是保护文物、传承历史的教化之旅;对于小朋友,是酷炫新奇、铭记历史的研学之旅。

  演出形式正暗合了2000年前佛骨舍利自印度迤逦而来的曲折,也凸显了华夏文明对佛文化的兼容并蓄且不断传承,更展现了演出中和观众互动知行合一的神奇力量。对修佛者开悟性、求智者增见识无不大有裨益。

  “全程下来,我看明白了很多,也有一些到现在还不明白,我莫名地流泪了,情绪上有了很大的宣泄,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伤心,也没办法表达出我的感受,演出直逼我的内心,我肯定自己来得非常值得。尤其是良卿法师披上象征寺院住持的五色木棉袈裟,全身浇满煤油来到真身宝塔前惨烈自焚,那一刻我的灵魂经历了一次洗礼。”春节期间来到法门寺的游客张妮有着这样的感悟。

  张卫东认为,全方位立体的讲述触发观看者的万千思绪,台词和音乐中不时喷涌而出的佛家思想,或振聋发聩,或沁人心脾,人们在无限的神思妙想之中神游。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平心静气地回首往昔了,我站在修葺一新的宝塔下,望着古香古色的珍宝馆,豁然开朗。其实法门寺这个唐朝皇家的外道场,从封闭地宫的那一刻起就不断会有黑手企图染指,连做梦都想把国宝盗掘出来据为己有。但是古寺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砥砺,凋敝到只剩下一塔一院,荒凉到没有一个僧侣,地宫依然能够安然无恙。这归根结底是这里的百姓护宝之心古已风行,那几近天真的‘遗漏’和‘谎言’,黎民百姓绝对心知肚明,只是良心驱使不愿揭穿罢了。所以,法门寺能有今天的辉煌,绝对是有真‘佛’在佑护,而这个真‘佛’就是世代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那乡绅那将军那法师正是他们虔诚的代表!”《法门寺之佛》一文中,阿莹最终这样解释真“佛”。(供稿 中国旅游报 编辑 王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