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声中,西安常态化限行该怎么走?

2017-07-13 14:40:49|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资料图片 

  7月6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核心是在整个西安市行政区域和西咸新区实施常态化尾号限行,时间段是早7时至晚8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几天,关于西安拟常态化限行的讨论不仅见诸报端、各网络媒体,而且在微信朋友圈也刷了屏。一些媒体通过网络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反对西安常态化限行的声音暂时占了上风,虽然有很多不同意见,但大家都希望西安环境、交通状况变好。尽管西安实行常态化限行陷入争议声中,不过目前从官方、媒体等渠道反馈的消息来看,此次西安采取常态化限行措施似乎不可逆转了。

  常态化限行引争议

  “常态化限行是以缓解城市空气污染为出发点铁腕治霾的必然做法,这是考验平衡城市管理和被管理的关键时刻,需要每个人都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每个人都要先想到自我约束,看待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更加客观全面一些。”这是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刘军7月9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就市民关注的限行等问题解答时的说法。

  关于常态化限行之后如何破解公共交通不完善、是否会限购、车辆停放等问题,刘军并没有给出具体确切的答案,这背后凸显出常态化限行草案陷入了争议中后,政府部门在一些事关市民福祉的问题上目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和路径,这些问题在几家媒体通过网络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中也体现了出来。

  7月10日,1018陕广新闻发起的一份关于西安常态化限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1%的参与者不支持常态化限行,支持的只占39%。支持常态化限行的理由主要是缓解空气污染和堵车,不支持的理由可就多了。公共交通配套差、地铁建设慢、自行车道基本没有、公交线路少、停车位严重不足是反对者共同声音,也有部分参与者表示限行全行政区域太不合理,而且限行不是解决拥堵和空气污染的根本办法,常态化限行有可能促使更多的人购买第二辆车,限行效果会随着车辆增多逐渐减弱。

  另外,新浪网陕西频道、《华商报》发起的网络问卷调查中,最终结果也是反对的声音居多,反对的理由与参与1018陕广新闻问卷调查的基本差不多。  

  限行要提前制定好各种应对之策

  全行政区域常态化尾号限行,西安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限行的举措在国内也算特别的一个。国内目前采取限行的城市中,与西安此次拟采取的限行类似的城市有兰州、成都、杭州、贵阳、南昌等,但这些城市只是限行了某一区域,而西安此次要限行的区域是整个行政区域,包括西咸新区,范围要大很多。记者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这些城市先前实施的限行举措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最初由限行带来的积极效果受到影响。

  据媒体报道,兰州从2010年9月18日开始实施按车牌尾号限行措施,每日限行两个尾号,每车每月限行6天左右。按照交管部门的测算,限行后“理论上”每天可以减少20%以上的机动车行驶数量,将大大减轻城区的拥堵压力。限行初期,饱受城市拥堵之苦的市民对新政颇多赞许。但是没过多久,不少路段继续“排长龙”。每遇上下班高峰期,交警部门全员执勤,也无法缓解道路拥堵。主要原因就是限行实施百日之后,兰州市的机动车增加到了40万辆,在3个多月时间里,新上机动车牌照3.7万辆,平均一个月近万辆。限号,不仅没有抑制机动车增长,反而刺激了汽车消费,这让有关部门始料未及。

  同样,南昌于2010年也对车辆尾号限行采取了常态化管理。据媒体报道,管制措施实施之初,城区道路通行的确顺畅不少。可时隔两年,市民发现道路越来越堵,尾号限行似乎过了“药效”。城市机动车的迅速增长,让尾号限行“力不从心”,有专家对此表示常态化限行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

  7月6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后,西安本地一知名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限行要慎重!》的帖文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文章盘点了国内采取类似限行措施城市的前后对比情况后指出,常态化限行措施的出台,必须要限牌,如果不限牌,限行后必然导致购车量大增,半年最多一年后就几乎抵消了初期限行后的效果。即便是有限牌,市民还会有很多规避办法,比如在外地挂牌,在西安使用。常态化限行政策,只要实施一段时间,就不好取消了。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实质性增加,如果取消限行措施,道路一下子会增加更多的机动车,城市道路拥堵指数短期内就会急剧上升,交通管理者最终会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文章作者建议,西安市实施常态化限行一定要提前制定好各种应对之策。限行和限牌最好同时推出,适当缩小限行范围,而且最好有期限,比如一年或三年,到期再议。也可限定在一定时间段,比如雾霾严重的冬季。随着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的丰富,市民出行行为发生根本改变,交通压力减少,还可择机取消。 

  行政决策,要民主,更要科学!

  争议声中,西安常态化限行究竟该如何往下走?

  7月11日,西安市铁腕治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为充分发扬民主,使西安市制定出台的《通告(草案)》更加科学、合理、可行,市铁腕治霾办将召开听证会,并面向社会招募参会代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听证事项包括《通告(草案)》是否必要可行;限行时间、限行区域、限行规定、不受限车辆等规定是否合理、可行;对《通告(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听证陈述人10人、旁听人10人,年满18周岁的西安市居民均可报名。

  可以看出,西安市机动车常态化限行正在推进。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民主,但最终公布的限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平息争议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这是今后5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纲要》第七部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的常态化。

  那么,西安市拟推行机动车限行常态化又是怎样考虑的呢?

  西安市铁腕治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员在7月11日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应:西安市推行常态化机动车限行,不仅考虑了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还从西安当地实际出发,进行了通盘考虑。西安市相关部门在启动常态化限行调研工作中,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老百姓关注的公共交通配套、补贴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这次,针对征求意见稿中的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将在适当的时候向社会公布和解答。

  从这几年国内一些城市出台关于城市治理的决策过程可以看出,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一定程度上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但如何使行政决策立足长远、更加科学合理,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考验政府部门决策水平的重要依据。回应社会关切是一方面,关键是如何解决常态化限行之后市民面临的诸多不便和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从这个角度讲,其他城市在实施常态化限行之后的经验,对西安此次常态化限行方案的最终出台意义重大。行政决策,要民主,更要科学!公众有理由期待一个民主、法治、科学的常态化限行方案。(记者 张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