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收藏十几万张邮票 开设博物馆展示邮票发展史

2017-09-07 09:15:35|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李妍|责编:董健雄

  学生时代,雷树森就爱上了集邮。一张张邮票陪伴着他,走过了半个世纪。

  “从14岁时得到第一张邮票开始,我就视若珍宝。现在我都70岁了,攒下了超过10万张邮票。可以说,这些东西陪伴我走过了大半辈子,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中。”如今,雷树森自费开了一家邮票博物馆,展出他收藏的这些宝贝。“我只想着和其他集邮爱好者一起分享,让大家从邮票中找到共鸣。”

  邮票博物馆是一栋5层高的小楼,开设在西安市雁塔区月登阁村。昨天,三秦都市报记者走进这个博物馆探访。

  所藏邮票五花八门种类齐全

  博物馆各个展厅的墙壁上,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邮票。

  这是雷老精挑细选出来的一部分藏品。记者看到,这些邮票里,有世界伟人及风云人物的纪念邮票,有2014年青奥会全套邮票,还有从南昌起义到现在,反映军事题材的陆海空三军的中国军邮全套邮票,唐宋元明清名人珍邮全套邮票。除了这些系列邮票之外,还有体育、民居、十二生肖等单系列邮票。

  “这50多年里,我收集的实寄封、首日封和世界各国邮展纪念封占到全部藏品的60%。金银镶嵌纪念封珍藏版,绝版错票、名画珍邮及中国早期邮票更为奇特。还有纯金56个民族大团结纪念品、莫高窟唐飞天真品等多种邮品。”

  雷树森给记者拿出一张邮票,“这张叫全国山河一片红,发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在很难找得到。”

  第一张邮票来自老师的信封

  雷树森与邮票结缘和大多数集邮爱好者一样,都来源于信封。

  “那时候我在渭南市瑞泉中学读初中。有一次帮老师收信,看到信封上粘贴的邮票很漂亮,就问老师要了过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收藏邮票的爱好坚持了几十年。”回忆起幼时,雷树森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当时为了问老师要这几张邮票,我站在门外足足纠结了一个下午,才鼓足勇气开口。”

  从那时起,邮票就让他“着了魔”,只要看到信封,他就来了兴趣。

  后来参加工作,雷树森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在了邮票上。“邮局发行新邮票,我就排队去买,周末我也会到处跑着去淘宝。当年工资不过30元,后来慢慢涨到3000多块钱,大部分都让我花到了邮票上。”

  一生积蓄全部用来集邮 退休前,雷树森在铁路部门工作。“当时我的工作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天南地北地跑,收集到邮票的机会比较多。”雷树森说,当年,他收集邮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跑遍全国的集邮市场和杂货摊寻找;二是请朋友帮他一起收集,有时候也跟人置换。

  在邮票博物馆工作的梁阿姨告诉记者,雷树森对于集邮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他老伴不太喜欢他干这个,说他年轻时把工资全部用来买这个,现在年纪大了还是一样,积蓄全部都买了邮票了,但他儿子媳妇还挺支持的。”(本报记者张晴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