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陕西科技扶贫助力追赶超越

2017-12-13 10:55:0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董建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莹):2017年以来,陕西省委科技工委、陕西省科技厅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一系列决策部署,强化“四个意识”,聚焦追赶超越,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科技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探索科技扶贫新路径 助推贫困县脱贫“摘帽”

  探索科技资源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科技创新驱动示范县建设初现雏形;科技扶贫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特派员陕西省贫困村全覆盖基本实现;农业科技“114”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开通启用;动员全厅全员参与包联村定点扶贫……据悉,陕西省委科技工委、陕西省科技厅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试点工作,在陕西省“3+10”个县开展试点。2017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围绕科技扶贫,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吸引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平台、转化创新成果、构建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实施县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程,被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确定为实现追赶超越,破解科技创新支撑不够的重要举措。

  “三区”人才帮扶计划 开展智力扶贫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了“三区”科技人才专题调研。争取科技部专项计划支持,2017年下达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计划1195名,拨付经费2390万元;培训“三区”科技人才190人,落实培训经费295万元。建立利益联系机制,订立供、需双方和当地科技管理部门三方协议,做到一个科技人员蹲点一个村、对接一个地方企业、推广一项实用技术、上好一堂培训课、帮扶一批贫困户。

  目前陕西省有自然人科技特派员5541人、法人科技特派员453个,已服务5762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了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微信、APP等技术手段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

  另外,全年围绕科技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等内容,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6场、培训人员1.1万人次。针对陕西省65个“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县举办创业骨干培训班,遴选130人进行培训,培训130天。

  围绕特色产业部署创新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陕西省级科技计划在贫困县安排部署项目374项,支持经费10285万元。其中,国定贫困县安排175项,经费5803万元;秦巴山片区安排156项,经费3856万元;深度贫困县安排76项2625万元。除省级计划外,安排中央引导地方创新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主要支持秦巴片区产业发展。通过项目支持,组织技术攻关,开展示范推广,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推进咸阳、榆林、汉中、渭南进入创新型城市试点行列。成立高新区发展联盟,鼓励西安自创区托管其它高新区(秦巴山区)部分区域;支持贫困县在高新区设立“飞地”科技园区,使高新区成为科技扶贫的重要阵地。设立了榆林、安康、渭南3支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总规模3亿元,实现省、市(县)多级资本和项目联动。支持安康市围绕富硒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举办创新挑战赛,面向陕西省外科研团队实施众包。与延安市共同筹备“红色筑梦,创业延安”创新创业活动,对接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服务革命老区。

  统筹科技资源 定点扶贫推动县域经济

  陕西省科技厅抓住科技部在陕扶贫的有利条件,开展创新驱动示范县建设,建立“一县N高校(院所)”制度,推动产学研合作。榆林市佳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支持山西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在佳县推广渗水地膜谷子种植技术和张杂13号新品种,1000亩渗水地膜谷子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实现了产量翻番,增收70万元。1700㎡的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陕西省科学院木耳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柞水西川村,建成试验示范基地50亩,支撑小木耳大产业发展。2017年,支持紫阳县计划科技项目325万元,推广茶桔间作和茶核间作种植技术,开展硒含量稳控栽培试验。帮助引进茯茶企业,支持夏秋茶采收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茶农收益。

  科技扶贫是产业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其作用发挥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2018年,陕西省委科技工委、陕西省科技厅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围绕“五新”战略任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明确科技扶贫重点任务和措施,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