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华夏文明密码 唐朝“硬科技”将亮相《国家宝藏》

2017-12-22 13:03:0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董健雄

  

  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陕西历史博物馆 供图)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本周日晚(12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简称“陕历博”)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的展品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将亮相时下最受年轻人关注的文博探秘类节目《国家宝藏》。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受此青睐?

  来自唐朝的“硬科技”

  唐代高僧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记载:“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昤曨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撗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外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香囊上的葡萄花鸟纹的唐朝代表性装饰纹样之一,葡萄寓意五谷丰登、子孙兴旺,花鸟纹形态活泼,生机勃勃。以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代表的唐代金银香囊,外形设计为球形体,由上下两半球的囊盖和囊体用子母口扣合而成,一侧以铰链连接,另一侧以勾环相连。传统的熏香器都以腿为支撑受力部分,而香囊采用悬挂的方式固定放置,此外它放置香料的方式不同,香囊内外分三层,中间两个圆环起到调节的作用,用短轴将中间的香盂与香囊外壳铆接起来,最中间的小盂用于放置香料。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件文物的精妙之处在于下部球体中的机环。香囊中的持平装置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陕历博党委书记、馆长强跃说,这一原理在欧美是近代才发现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而中国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时就已掌握了此项原理。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香囊却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巧妙,令人叹绝。

  杨贵妃的“同款”香囊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从四川回到长安,因思念旧情,秘密派人改葬杨贵妃,但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厖。”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主任贺达炘介绍到,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出逃,在马嵬坡被迫赐死杨贵妃。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曾派人到马嵬坡“秘令改葬”,然而当挖开坟冢时发现,“玉环肌肤已坏,唯香囊犹在”。什么样的香囊竟然在地下埋葬而不腐烂?如果是平时大家熟知的棉制或丝绸制香囊,早已随贵妃一样香消玉损,更不会有“唯香囊犹在”一说。

  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宝物帐碑文记载:“香囊二枚,重十五两三分”,确认了“香囊”的为金属制香囊。何家村窖藏“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出土,因为体积小、可佩戴,更印证了高僧慧琳“香囊者,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的说法。杨贵妃“香囊犹在”也就合乎情理了,可以推测金银香囊是唐贵夫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无论狩猎、出行、游玩,均随身携带,所过之处,香气袭人,可谓是“白富美”的专属。

  金银香囊不仅作为唐贵夫人随身携带的配饰,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用途。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中描述“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可见金银香囊可以拿在手上把玩,寒冬还能暖手。王琚《美女篇》中写到“屈曲屏风绕象床,萎蕤翠帐缀香囊”,说明香囊还可以是悬挂于帐内的香薰装饰,法门寺出土的鎏金双蛾团花纹镂空银香囊,其囊体直径达12.8厘米,不可能作为随身佩戴之物,应是悬挂在帐内或车上的饰物。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葡萄纹作为器物装饰是古代西方常见的纹样。贺达炘说,在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文物古迹上,保留着大量葡萄纹装饰,而中国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使用并流行,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上的葡萄纹装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据介绍,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最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形式就是錾刻与捶揲工艺。錾刻、捶揲制成的金银器物的胎体相比于铸造工艺而制成的胎体更薄更轻便,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珍贵的原材料,也便于佩戴或悬挂。此外,粟特人将西亚、中亚地区成熟的金属工艺通过丝绸之路传播进来,加之白银的提炼从质量到数量在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银材质的独特魅力在唐代得以充分的展现,使得包括金银香囊在内的唐代金银器制作达到鼎盛时期。可以说金银香囊的制作从工艺的难度及精美程度、它所需要考虑的力学原理、装饰纹样的多样性都代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准。

  “在隋唐以前,中原地区祭祀主要以玉器为主,人们认为可以通神明,金银器主要是作为玉器或者其他器物的装饰品,相反,金银器在西方则是权力的象征,人们使用金银器更多。在南北朝时期,东西方文化高度融合,更多的金银器制作工艺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银香囊,古代中国的金银器工艺也在唐朝时期达到了世界巅峰。银香囊不仅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见证了大唐精湛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贺达炘感叹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