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出土4000年前音乐“活化石”口弦琴在西安音乐学院首展

2018-05-22 08:40:0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宋佳):5月2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音乐学院、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与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石峁遗址出土口弦琴新闻发布会暨口弦琴首展开幕式。

  

  石峁遗址出土口弦琴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 宋佳)

  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领队孙周勇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石峁遗址口弦琴的考古发现经过及相关背景材料。

  2016、2017连续两年的发掘,石峁考古队在皇城台发现了数量巨大、品类丰富的各类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重要遗物。在数以万计的各类骨器中,甄别出了一批重要乐器——口弦琴。

  石峁遗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制作规整,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弦片,一般长约8-9厘米、宽逾1厘米,厚仅1-2毫米,初步统计不少于20件,与其共存的还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测年数据显示,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

  

  石峁遗址出土骨制口弦琴(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了解,中国早期乐器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至9000年的骨笛,为早期管乐器。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绝对年代距今约4000年,数量达二十余件,系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考古背景明确、共存器物丰富、结构完整、特征明确,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口弦琴保持着人类乐器的原型特质,被称为人类音乐“活化石”,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为世界上各个民族普遍使用,是一种世界性乐器,在古代曾承担沟通神灵的作用。

  现代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蒙古族、羌族、回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国外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北欧拉普人、北海道阿依努人等也擅用此类乐器。

  

  口弦琴演奏家陈志鹏现场演奏示范口弦琴(摄影 宋佳)

  

  口弦琴演奏家陈志鹏讲解口弦琴演奏(摄影 宋佳)

    发布会上,口弦琴演奏家陈志鹏现场演奏示范口弦琴,让观众聆听到了来自远古时代的乐声。最后,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李斌处长宣布口弦琴首展开幕,口弦琴首展将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展出15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