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牛争鸣:赤子追求 无悔人生

2018-06-28 17:34: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2018年4月16日,61岁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二级教授牛争鸣长眠于西安霸陵。

  “老牛,你太累了,好好歇歇吧。”抚摩着墓碑前冰冷相框里那熟悉的笑容,妻子孙静悲恸地说。

  “争鸣,你是个好老师、好父亲,可你不是个好儿子……”牛争鸣83岁的老母亲痛哭着说。

  “牛老师,你就像甘于奉献的老黄牛,任凭千般累,换得春满园啊!”牛争鸣的学生、同事用心语默默地缅怀着他。

  青山垂泪,绿野含悲,空寂的墓园里回荡着沉痛的哀乐和哭泣声。

  直到此时,人们才不得不相信,他们深爱的“老牛”、最敬爱的牛老师,是真的永远地离开了……

  呕心沥血 积劳成疾

  “我很难受,让我休息一会儿。”

  2018年3月19日晚上10点多,牛健飞经过父亲的房间去阳台,看到牛争鸣靠在床头正在专注地写着什么,另一侧的床边散落着几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牛健飞想起来,第二天一早父亲有课,他一定是在修改教案了。这样的场景,30岁的牛健飞太熟悉了,从小到大,他已经见过无数次了。

  “老牛是个非常认真的人,他给本科生上的《流体力学》课已经讲了几十年了,可是每次上课前,他还是要认真备课,对以前的教案反复琢磨修改,总想把最新的东西加进去。”孙静说。

  牛健飞回到房间很快就睡了,他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休息的,只是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他醒来时看到父亲房间的灯又是亮的。

  清晨7点,牛健飞临上班前问父亲:早上去上课,开车还是坐校车?牛争鸣回答他:坐校车。牛健飞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竟是父子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牛争鸣的课在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教8楼207教室,61岁的他像往常一样站着上完了两节课,并且写了满满两黑板板书。学生们早已习惯并喜欢上了这位脸上总是挂满笑意、讲课认真负责的牛老师,“牛老师的课干货满满,听完收获很大。”一位同学这样说。可是也有细心的同学发现,今天的牛老师看上去很疲惫,已经停暖气的教室里,牛老师的额头上却渗出了汗珠。

  “老牛是太累了,他一个寒假几乎没有休息,一边帮学生改了十几篇论文,一边还在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材料,前几天又感冒了。”说起这些,孙静强忍着泪水,“但他是一个特别能忍的人,他应该早就感觉到难受了,后来有人告诉我,课间曾看到他在教师休息室里趴着,但他一直咬牙坚持上完课,直到回到家。”

  进门后的牛争鸣步履踉跄,闻声而来的孙静看到他已经躺到了客厅的沙发上,牛争鸣说:“我很难受,让我休息一会儿。”

  “老牛身体一向健康,很少见他这样的,我问他要不要去医院看看,他说让他先休息一会儿。”孙静痛苦地回忆,“没想到这一躺下,竟然再也没有起来。”

  就在之后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的牛争鸣撒手人寰。

  “谁都没想到老牛会走得这么急!真是太意外太让人难以接受了!”牛争鸣的同事、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研究所副教授张宗孝痛惜地说。

  与牛争鸣共事30余年的退休教授张志昌闻听噩耗,顿时嚎啕大哭,不能自已。

  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学生安丰勇、邓淯宸等一边往医院疾行,一边不停地问:“还在抢救吧,应该能抢救过来吧!”直到看到敬爱的老师静静地躺在灵车里默默远去,泪水一瞬间奔涌而出。

  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那个脸上总是挂满笑容、亲切无比的老牛,那个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学生无限热忱的牛老师真的离开了。

  爱岗敬业 师德楷模

  “作为教师,讲台就是战场,就是对学生的承诺,就要对学生负责。”

  1978年3月,怀揣报国梦想的牛争鸣走进了当时在全国水利行业影响甚大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系,1986年又师从著名水利专家李建中教授从事水力学研究。从此,他将自己毕生心血奉献给了中国水利人才培养和水利科学研究。

  原任陕西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处长的窦海潮与牛争鸣因工作相识,继而发展成无话不谈的人生至交,在他看来,牛争鸣就像他的姓氏一样,对事业有一股执着的“牛”劲。在同事们眼里,牛争鸣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视讲台为生命。

  “牛争鸣教授给本科生上的《水力学》《流体力学基础》这两门课是这个学科比较难讲的课。”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院长刘云贺告诉记者,“作为61岁的二级教授,按照有关政策,他完全可以不讲授课程,但是他不仅讲授,而且极端负责任。”

  翻开牛争鸣最后一次上课的教案,十几页的A4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演算,还有很多不同颜色的字,看得出是最近才添上去的。

  “他一直坚持传统教学,上课板书,两节课下来,是很累的。”妻子孙静说,“我曾经劝他用PPT,他坚持说这门课有很多的公式原理需要一步一步推导,如果用PPT讲课,自己是轻松了,但学生就听不懂了。”

  上过牛争鸣课的学生都知道,这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师讲课最认真。他从不迟到,从不请假,板书又多又整齐。“感觉牛老师上课像是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我们,他总是抽丝剥茧、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们,那些难以理解的原理和公式在他的讲解下,慢慢也变得简单多了。”一位牛争鸣教过的本科生说道。

  牛争鸣热爱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在窦海潮的回忆中,牛争鸣曾经这样说过:“讲台就是战场,作为教师,教学、科研就是战斗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承诺,要对学生负责,不能食言。”

  牛争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绝不会因为一点儿私事随意调整自己的课。孙静讲了这样一件小事:大概在去年的时候,那时年幼的小孙女尚在家里,孙静一次到外地出差,原定第二天下午6点左右回来,因为那天晚上7点牛争鸣有研究生的课。可是火车晚点,孙静无法按时归家,就给牛争鸣打电话,希望他能把课调一下或者给学生说晚去一会儿。接到电话的牛争鸣当时就火了,在电话里对孙静发起脾气,说学生的课怎么能说不去就不去,一分钟都不能晚!最后,牛争鸣找熟人帮忙照看孙女,自己坚持上课去了。

  据了解,牛争鸣还曾先后主讲《边界层理论》《城市水利学》《水力学》等课程,是《水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持完成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编写教材3部。他授课总是因材施教,不断创新,亲自编写不同的课后习题以及思考题。就在2017年,还完成了《高等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发表教学论文2篇,亲自编写《简明高等流体力学》教材1部。

  旋流消能 毕生心血

  “将这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编著成书是我的心愿”

  巍巍中华,河海茫茫。一部中华文明史,有时就是一部治水史。作为一个农耕大国和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水利事业关系国运兴衰。

  1995年,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拉西瓦水电站泄洪消能关键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导流洞改建为永久性旋流泄洪洞研究”中,牛争鸣开始接触旋流消能有关研究。

  “消能是水力学领域里的一项基础性和难度很高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我国著名水力学专家王光谦说。

  据了解,在中国,因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坝建设迅速发展,在拦截洪水、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大坝都建在深山峡谷中,水头高、泄量大、河道狭窄,由于下泄洪水往往携带巨大能量,如果不对其进行消能处理,将会严重危及大坝安全,带来重大损失。目前中国常规使用的外消能方案还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也因各种原因容易给国家财产造成浪费。

  看到这些问题后,牛争鸣开始将目光锁定旋流消能,他要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此后的20多年里,牛争鸣踏遍祖国的山川河流,足迹遍布公伯峡、拉西瓦、喜河、旬阳、苏洼龙、亚碧罗、冷达等全国近30个水电站,并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力求在旋流消能研究上取得突破。

  “做起科研的牛争鸣更像一头‘牛’。”牛争鸣的同事、朋友和学生们都这么说。

  “夏日的露天试验场,新的课题开始了,也就意味着模型试验中最辛苦的阶段——模型建设开始了。这个过程逃不开拆墙、砸地、搬砖、和水泥,当然还有烈日当头。牛老师总是首当其冲,一大清早就来到试验场开始忙活起来,要么是忙着基础土建:抡着铁镐拆除、打扫试验场的建筑垃圾、搬砖块等等;要么就是认真地规划试验场的布置,拿着尺子很仔细地量来量去。下午酷暑高温,牛老师仍然坚持在一线,和民工师傅们一起,用汗水浇灌着试验场地。旁人眼里,真地很难将这位头发斑白的长者,这位穿着褪色破旧短袖的‘普通民工’,与一位‘二级教授,博导,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术带头人’联系到一起。”2014级硕士生向珂在一篇追忆文章中详细记录了他看到的牛争鸣老师做试验的场景。

  “牛争鸣是一个对工作特别执着和认真的人,干科研舍得投入。暑假里做试验,每天七点就到试验场,穿着短裤拿着铁锨,亲自在那儿干,经常是一干就到天黑。”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水力学研究所所长魏炳乾说。

  经过艰苦不懈的探索,牛争鸣和他的科研团队在水平旋流消能研究领域取得突破,2006年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公伯峡水电站即获得巨大成功;其间,针对常规水力学原型观测方法中的一些缺陷,又首次提出涂层痕迹法原型观测技术,也得到成功应用。

  在随后的十余年里,他继续专注于水平旋流技术研究,并逐渐拓展到基础研究领域。20多年里,仅水平旋流技术领域,牛争鸣就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展了5项横向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SCI论文2篇,EI收录论文21篇;培养水平旋流技术方向硕士生22名、博士生4名。

  2018年寒假,由牛争鸣和洪镝合作完成的《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水力特性与工程应用》一书起草完成即将付梓,在这本凝结了他20多年心血的学术专著最后。他这样写道:“将这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总结并编著成书,作为相关行业人员论文写作,项目设计、研究和建设管理时的参考,促使这种新型的旋流内消能工推广应用,一直是著者的心愿。”不仅如此,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寒假里,61岁的牛争鸣再次申请国家自然基金,他要将消能研究继续下去。

  “争鸣的研究一直在创新,我经常能够在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而且总是很有新意,吸引我看下去。他是我见过的对工作最认真最严谨的人,是真正地把这项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王光谦说,“在水平旋流消能研究方面,他的研究最有特色,代表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

  爱生如子 风范长存

  “教书育人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师的贡献是要培育一篇森林。”

  3月20日,毕业已经12年的贺立强正在四川省甘孜州两河口水电站出差,牛老师突然离世的消息让他震惊、悲痛,“我怎么都不能相信,3月1日我和老师刚刚见过面,当时他看上去依然那么亲切慈祥,和我上学时一样,怎么忽然之间就成了永别?”回忆起这些,40岁的贺立强充满了无限的遗憾。为了赶回西安见老师最后一面,他顾不得山区大雪,道路湿滑,交通不便,用了近30个小时,换乘汽车、飞机、高铁、地铁,终于在3月21日晚11点多赶回了西安。“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赶在追悼会前回来,送一送老师。”贺立强哽咽着说:“牛老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他一直像父亲一样关心我、帮助我,指导我成长。”

  从1997年开始带研究生至今,牛争鸣一共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9名。对于如何当老师,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无论科研搞得多好,也只是一棵树,即使这棵树是一棵参天大树,也只是一棵树,成不了林。而教书育人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对学生的一个承诺。一个好教师,应该是教学和科研齐头并举,教师的贡献是要培育一片森林。”为了为国家培育这片森林,牛争鸣倾注了自己满腔的热忱和爱。

  “牛老师对学生的三年有着清楚的规划,即使我们自己都很迷茫。比如在第一年会让我们专心上文化课,不会以任何理由让我们对学习分心。到研二时会让我们从项目中去学习、锻炼,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而到了研三,即使项目没有完成也会让我们尽早抽身去写自己的论文,让我们能顺利毕业。”2013级研究生侯艳萍说,“牛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有着合理的安排,既给我们锻炼的机会,又引导我们去学习,这是我最佩服老师的一点。”

  因为考研英语低于A区最低录取线1分,2006年调剂来西安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的丁浩铎却心存感激。“正是因为这1分,才有了我和牛争鸣老师的师生缘。”丁浩铎说。,从研一第二学期开始一直到毕业,他主要的时间都投入到水力学模型试验中,旬阳、两河口、猴子岩、亚碧罗等等,各种模型试验一个接着一个地做,从开始就一直没有停过。后来他才明白,这些试验项目是牛老师特意为他们遴选安排的,到毕业时,各种类别的水工模型试验他已经至少经历过一次,得益于此,在校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

  牛争鸣曾经这样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情感丰富并具有认知差异的个体,谁也不是天生的天才,要尽力遵循从人性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发展,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没有优差生,只有个性的不同。”

  来自甘肃静宁农村的李奇龙2008年考取牛争鸣的研究生时,还是个一说话就脸红的腼腆男孩。“研究生二年级时,牛老师就有意锻炼我,让我负责一项课题,从筹划、组织到中期汇报,都交给我来做。但牛老师并不是不管了,他从总体上及时把握项目进展情况,并随时指出我存在的问题。”巨大的信任、支持和随时随地的教导,使李奇龙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成长。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大方自信的青年教师,2017年也顺利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牛老师是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没有牛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李奇龙说道。

  有相同感受的还有2007级研究生南军虎,他说:“本科时父亲离世,家庭经济困难,硕士毕业后我就选择工作了。因为是进高校当老师,为了将来的发展,牛老师主动建议我应该再上博士,而且他了解我的困难,说学费不够,他来解决。”回忆起这些,南军虎对恩师念念难忘,他说正是牛老师的用心培育让自己有了底气有了自信有了奋斗的方向。毕业后的南军虎逐渐成长为其所在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2016年破格晋升硕士生导师,2017年再次破格晋升副教授。“牛老师努力工作、用心育人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受教于牛老师的那些年。”南军虎说。

  2000级的章晋雄是作为优秀学生干部和学习成绩综合排名而保送推荐的免试研究生,“牛老师在了解到我的情况后,认为我可能是兼顾做学术和发展各种社会能力的人。”章晋雄说。在后期培养中,牛老师一方面告诫他要沉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也很理解和支持他参与组织研究生班的各种活动。章晋雄说道:“我后来才慢慢领悟到,牛老师这是在对我因材施教。”毕业后的章晋雄在牛老师推荐下进入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他继续秉承老师的教诲,在培养学术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时,发挥优势,配合单位领导处理好对内对外事宜,在与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学生的竞争时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

  牛争鸣对学生倾注以爱,学生也对这位好老师回报以爱。

  “牛老师是我所见过的老师中,最有责任感、最为学生着想、最有师德的老师。他不但传授我们文化知识,也时常为我们讲人生道理,他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益友。”2004级研究生吕欣欣说。

  2016级研究生邓淯宸在恩师60岁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他常出现在我心中,培育着我成长,鞭策着我前进,鼓励着我向上。如果时光能倒流,请让我回到迈进牛门的第一天,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再次聆听您语重心长的教诲。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精神生命的相对长度。”

  牛争鸣离世后,毕业的40多名研究生绝大多数都在第一时间从祖国各地赶回来,送敬爱的老师最后一程。“追悼会上,都是成年人了,但大家却哭得像个孩子。”说起这些,南军虎又红了眼眶。

  在送行的队伍里,还有一位叫马鹏举的农民工朋友,他和他的父亲与牛争鸣在水工模型试验中有过十多年的合作,马鹏举说:“牛老师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好老师,他热爱工作、一丝不苟。我父亲和我都对牛老师的人品十分认可,他从不拖欠我们工资,每次干完活总是主动联系给我发钱。”得知牛老师离世的消息,马鹏举抑制不住悲伤,痛哭失声,并主动提出一定要去送一送牛老师。

  被牛争鸣感动的还有水电学院2015级的一名贫困生。在2017年底学校开展的“三秦帮扶”活动中,牛争鸣结对帮扶的这名贫困生名叫叶庭康,他说道:“牛老师是一个极为慈祥,有亲和力的老师。结对帮扶确定以后,他第一时间把我叫去,了解我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并鼓励我要树立远大志向,帮扶要从‘扶志’开始。”寒假里,叶庭康在牛争鸣的工作室里工作了十天,做了一些文字编辑工作,离开时,牛争鸣给他发了2000元的助学津贴,“拿着这些钱,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完全配不上这些津贴,但牛老师表示快过年了,让我把把这些拿回去补贴家用。老师质朴的话语让我感动不已,这种关怀甚至超过了我的亲戚。”叶庭康哽咽着说。

  其实牛争鸣对学生一直很大方,1997年牛争鸣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郭鹏程告诉记者,他有一次跟着老师做项目,大概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老师给他发了2000元,“在当时,对于我这么个穷学生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笔巨款!”郭鹏程说。不仅是这些,读研期间,牛老师还为他做论文买了电脑,资助他到北京出差查阅科研资料。李奇龙、贺立强也告诉记者,读研究生期间,牛老师发给他们的津贴已经足够满足生活所需了,甚至还有盈余。

  对学生大方,对自己却特别节省,在学生们的印象中,牛争鸣用的手机早就该淘汰了。“屏幕碎了,用透明胶布粘粘还在用,夏天就两件短袖,都被洗得褪色了还在穿,长裤破了,就干脆剪成短裤,穿去试验场。”2015级研究生李一川回忆道。

  “老牛对吃和穿从没有要求,他最大的兴趣就是工作。他曾经说过:人活着就要工作,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妻子孙静说道。孙静曾经劝过他,这么大年龄也该歇歇了,他说就是因为快退休了,要给年轻人留点东西。

  来学校工作时间不长的水电学院青年教师杨振东回忆起牛争鸣依然感动不已:“牛老师作为我的青年教师指导老师,对我个人成长帮助非常大,他总是主动关心我,询问我教学、科研、生活上是怎么安排的,他主动给我分享他当年成长的经历,为我科研道路的选择、发展提出建议,并希望我们能尽快成长起来,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2015年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牛老师帮我修改申报材料,特别认真,材料上改得密密麻麻的。也正是在牛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顺利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牛争鸣的办公桌上,“党员、干部应知应会70题”学习资料、“两学一做”笔记和“三秦帮扶”工作手册都放置在醒目位置上,里面依然是那些熟悉的密密麻麻的笔迹。“作为一名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牛争鸣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水电学院党委书记程文说道。2015年,牛争鸣的儿子结婚,学生们自发组织送的礼金都被他全部退给了学生。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各类组织活动。程文说:“学院党委组织去富平习仲勋陵园学习、观看《厉害了,我的国》,他都踊跃参加。去年他还主动参加学院组织的气排球活动,带领水力学党支部队在劣势情况下取得胜利,比赛中牛老师还摔了一跤,但他丝毫不在意。作为60岁的老教授,对待这种小型活动还如此认真和拼命,令人尊敬!”(供稿 西安理工大学 编辑 宋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