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生态区提升营商环境 不达最优不“收兵”

2018-07-23 10:42:58|来源:人民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2018年以来,西安浐灞生态区持续深化“行政效能革命”工作成效,围绕企业、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减材料、减程序、减费用,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诚信最优、服务最好”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优化营商环境。

  截至6月底,先浐灞生态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77户较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1.1%,在2017年全年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94.7%的基础上持续保持了高增长势头。

  一线服务项目 合力营造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2018年西安浐灞生态区积极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诚信最优、服务最好,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西安浐灞生态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调研,了解项目建设进展,现场为企业解决建设遇到的各种问题。

  西安浐灞生态区各部门也积极行动,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贡献力量。例如:为加强市容秩序管控、提升西安市环境面貌,西安市城管局浐灞分局严格管控主次干道、逐步改善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全面做好清理占道、出店经营、督促沿街商户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等重点工作,努力为市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助力提升营商软环境。

  “行政效能革命”的10张王牌 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

  2018年以来,西安浐灞生态区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约式审批服务模式,扎实落实西安市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要求,以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建设和办事群众合理需求为导向,以深化“行政效能革命”为切入点,打出“一枚印章管审批”“双厅并行优服务”“三大行动促运转”等10张“行政效能革命”王牌,广受企业和群众好评。

  金牌“店小二”“五星级服务员” 让服务无微不至

  工商局是企业打交道最多的政府部门之一,2018年以来西安市工商局浐灞生态区分局在西安市率先启动“工商移动服务车”,为企业和经营户提供上门服务,实现办事“零跑路、零等待”,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市场主体规范整治、走访调研、政策宣讲等,持续优化窗口服务体验,并推出延时服务、容缺受理等措施,实现“24小时不休息,365天不打烊”,在“推进最佳工商服务,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时,西安浐灞生态区着力打造“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大力推行网上审批,精简办事环节和报表资料,巩固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延时服务、“二维码”一次性告知等便民服务措施。加强国税、地税、公安、工商等管委会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面向商业、银行机构、纳税人等不同对象,探索建立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实行多种形式的便民登记制度,开通全方位、多渠道的注册登记服务,提供现场登记、手机微信登记、银行登记、自助登记、支付宝登记等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路。

  “集群注册”模式打造国际化服务新亮点

  为加快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西安浐灞生态区实施“生态区+自贸区+金融区+领事馆区+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的“五区”政策叠加模式,开展“集群注册”模式服务入区企业。这一模式减轻了企业的创业压力,解决了自贸试验区建设初期办公场所不足的问题。同时入驻企业还能享受法律、培训、管理咨询、天使投资、创业指导等服务。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区浐灞功能区范围内设置集群注册地址,地址内不限定企业注册的数量,申请集群注册地址的企业在领取《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后,只需向自贸办提出使用集群注册地址申请,企业即可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一口受理窗口办理注册等相关手续。

  强化监督 开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

  2018年,西安浐灞生态区为不断促进区内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而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条禁令”,从执行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落实惠企优企政策、规范涉企服务及涉企执法行为等10个方面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自觉践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同时,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及时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和优化服务承诺,并通过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开亮晒,接受群众监督。

  除了制定出台“十严禁”划红线、明规矩以外,西安浐灞生态区在召开入区企业家座谈会听意见、解难题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等技术手段,在新开发的“浐灞纪检”微信公众平台开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零距离”倾听企业和群众呼声,进一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