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 让世界瞩目陕西

2018-07-30 10:29:06|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李妍|责编:赵滢溪

  考古专家袁仲一(左)、杭德州(右)在秦兵马俑一号坑早期发掘现场。资料照片

  开栏语40年长风激荡,40年大潮壮阔。40年来,三秦大地上写就了一部部以改革开放为鲜明主题的壮丽诗篇。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更加生动地反映陕西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和重大典型,更加全面地展示全省各地各系统取得的历史性变化和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发全省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奋力追赶超越的坚定信心,本报精心策划组织了《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陕西印记》系列主题报道,即日起陆续推出由本报记者精心采写的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历史的荣光总是会通过奇迹之间的碰撞被证明。

  当一个奇迹与另外一个奇迹相遇,它们将共同见证一个无与伦比的大时代。

  44年前,当袁仲一带着仅有4人的考古队、背着行军床来到临潼西杨村时,这位秦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队长不会想到,这一挖就是整整一生。

  44年前,当赵康民花了30元钱、让农民把打井挖出的秦俑碎片运回文化馆时,这位原临潼县文化馆主管文物的干部不会想到,这些农民口中的“瓦爷”将震惊世界。

  40年前,希拉克在参观兵马俑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兵马俑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这位当时的巴黎市长、后来的法国总统不会想到,“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在已成为兵马俑的代名词。

  39年前,当马青云在刚刚建好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留影时,这位秦俑坑的第一位讲解员不会想到,这座博物馆在未来近40年的岁月中将迎接200多位各国政要。

  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诞生偶然。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近乎同时登上世界的舞台,并以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见证着改革开放给华夏大地带来的巨变。

  以时代精神致敬历史

  1974年7月5日,一篇《人民日报》内参《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批示同时摆在了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的桌上。看到文章标题,王冶秋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一批文物的出土到底意味着什么?

  1974年7月15日,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的袁仲一接到命令:要对秦始皇陵秦俑坑进行挖掘。“我记得当时领导对我说,一个礼拜挖完,写个报告给文物局报一下。”时隔40多年,当年的情景袁仲一仍历历在目。

  1974年7月17日,只有4个人的秦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在临潼县西杨村生产队粮库前的一棵大树下安营扎寨,开始了挖掘工作。整整一年后,袁仲一和他的考古队震惊地发现,他们挖掘的是一个足足有6000多个陶俑的“秦代兵团”。

  1975年9月,王冶秋在北戴河见到了聂荣臻元帅。聂帅问王冶秋,陕西发现的陶俑坑现在情况如何?王冶秋说:“国家有困难,能建一个博物馆最好。”聂帅说:“困难是有,但需要办的事还是要办。”

  281万元,1000吨钢材,2000立方米木材,3000吨水泥。在1976年,一座博物馆能得到如此规模的资金和物资支持是不多见的。1979年博物馆建成时,国家拨付的资金已达650万元。

  即使在建设过程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也从不缺少关注。

  1979年,还没有对外开放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迎来了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此后的30多年中,基辛格先后五次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在留言簿上留下这样一句话:“每次来到兵马俑参观,我都能看到中国的古老文明,也能看到中国的未来。因为兵马俑,世界对中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博物馆筹建处党支部书记杨正卿回忆,建设过程中,李先念、叶剑英、杨尚昆、罗瑞卿、谷牧等领导同志先后前来视察。据粗略统计,到1979年开馆前,博物馆参观人次已超过40万。

  1980年,邓小平同志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当年陪同的马青云清楚地记得,邓小平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直接见证“秦权”前看了很久,还拿起放大镜看上面的秦篆,感叹道:“秦统一文字的功绩真不小啊!”

  就在这一年的10月,秦始皇陵又有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一天,考古队程学华推开杨正卿的门,小心地将一个手帕在桌子上铺开。里面有两个闪闪发光的珠子。“杨书记,你看这是什么?”

  “发现什么了?”盯着金珠子,杨正卿眼睛发亮。

  “应该是铜车马。这些金泡、银泡应该是马头上的装饰。”程学华说。很快,考古队在铜车马周围挖了探沟。2乘铜车、8匹铜马和2个铜人完全显露出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重要时期。不断进步的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个时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发展日新月异。

  1983年,秦兵马俑开始全国巡展,累计参观量达到300多万人次。1986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扩建,批准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4850万元。1987年12月,秦始皇帝陵(含秦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秦人气度致敬世界

  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与世界对话交流。兵马俑带着中国人的自信与渴望走向世界。

  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为了看兵马俑专门来到陕西。他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观中国的过去,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的现在,而且意识到未来中国的潜力。”

  1982年,为庆祝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10周年,“中国秦代兵马俑展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等6个城市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以“兵马俑”为主题的海外展览。在堪培拉展出时,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克为展览剪彩并致辞。展览期间观众达80万人次,约占当时澳大利亚人口的5%。

  此后,秦兵马俑专题展览逐渐发展为一个国际品牌,成为陕西乃至中国对外交往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1984年12月—1986年1月,“中国秦代兵马俑”赴瑞典、挪威、奥地利、英国、爱尔兰等欧洲五国展览。瑞典国王、挪威国王和首相、奥地利联邦总统、爱尔兰总统等先后前往参观。

  1986年8月30日—1987年2月3日,“中国秦代兵马俑”赴新西兰巡展,观众累计达27.5万人次。这是新西兰历年举办的外国艺术品展览中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

  1997年9月—1998年5月,“中国秦代兵马俑”赴日本展览,观众达50万人次。

  1999年9月—2000年9月,兵马俑首次“到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2006年6月14日—2006年11月30日,兵马俑首次在俄罗斯亮相。

  2009年,“中国秦代兵马俑展”在美国的4个城市巡回举办,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美不容错过的十大展览之一。

  2010年8月28日—2011年1月16日,“中国的兵马俑展”在瑞典东方博物馆举办。展览项目由当时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亲自确定。瑞典国王两度前往参观。

  2015年4月1日—9月30日,“秦始皇——中国陕西兵马俑”在丹麦展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出席开幕式。时任中国驻丹麦大使刘碧伟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就此次展览致玛格丽特二世的口信。

  今年已经86岁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第三任馆长袁仲一,在回忆起1985年他随兵马俑一起去英国爱丁堡展览的情景时,仍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与激动。“爱丁堡艺术中心博物馆每天都被等待参观的人群层层环绕。”“我记得展览开幕那天,当地很多华人餐馆请到场的观众免费吃饭。他们说‘秦俑展览让我们华人很自豪’。”

  事实上,改革开放40年,兵马俑外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至2015年,以兵马俑为代表的陕西文物外展,已经在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城市举办242场,观众超过1亿人次。

  以开放包容致敬科学

  “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世界各国文化需要相互补充和交融。第一次来到陕西,我深刻感受到这里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感谢陕西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付出的巨大努力。”2015年8月31日,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访问陕西时说。

  博科娃所说的平等包容,在兵马俑发掘保护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生动的体现。

  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这是彩绘秦兵马俑首次大规模公开展出,共展出文物37件(组)。世人惊叹,原来兵马俑这样色彩斑斓!

  然而,就在20多年前,秦俑色彩的保护还是一件让人无奈的事情。“这就像豆腐掉到灰堆里,碰也不是,不碰也不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任馆长吴永琪说。老考古队队员都见过,刚刚发掘出的秦俑很多都有彩绘,然而光照、空气等自然因素使原本多彩的秦俑瞬间“黯然失色”。这一问题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心结。

  改革开放走过十多年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已经不限于互相展示,而是进入了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阶段。1991年,中国和德国就合作开展秦俑文物保护达成意向。1992年,陕西省文物局、巴伐利亚文物保护局在慕尼黑正式签署《关于秦俑保护技术合作研究的协议书》。合作内容涉及秦俑坑土遗址加固、秦俑彩绘分析加固等。这一合作就是20多个春秋。10年过后,秦俑彩绘保护完成了全部技术实验,科研人员探索出了两套成功的保护方法。

  1998年,吴永琪接替袁仲一成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第四任馆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博物馆与巴伐利亚文物保护局签订《秦俑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实验和优化协议书》。第二年,工作人员在二号坑过洞里先后发现8个彩绘跪射俑,其中一个脸还是绿色的。因为有了成熟的秦俑彩绘保护技术,这一批彩绘秦俑的色彩被完整地保存下来。2001年该项成果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2003年,“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德的合作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获得巨大成功后,技术成果很快应用于陕西众多文物保护:唐公主李倕的头饰、麟游慈善寺、彬县大佛石窟、水陆庵彩绘泥塑、紫阳北五省会馆……

  通过合作,陕西成为中国最早与世界文保先进理念接轨的省份,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文物保护实验室。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先后与德国、美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取得了众多文物科技保护成果,有效保护了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改革开放40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用自己的发展表达了对历史的敬意,也见证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这座陕西大地上耸立的博物馆见证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而这种自信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也势必带着我们向更伟大的未来前进。(记者 沙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