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凝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周尧和逝世  毕生奉献于科研事业

2018-08-01 18:25:4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中国凝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双聘院士周尧和,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30日5时28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尧和致力于中国冶金、铸造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作为冶金锻造领域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家、桃李满天下的教学名师,周尧和在科学研究、教育管理、教书育人方面的卓越贡献让后辈学人深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治学魅力:惟孜孜汲汲,创新为纲

  “严谨、求实、创新”是周尧和治学的三大特质,并自始至终贯穿着他教书育人的历程。

  周尧和1927年出生,1950年从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到南开大学任教,1953年进入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攻读研究生。

  1957年,周尧和回国,来到西安,成为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的奠基人。在当时大学以教学为主的大环境下,周尧和和几位同事在西北工业大学开铸造技术科学研究的先河,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着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工作。周尧和一篇“保温冒口”的研究论文被作为1979年中国铸造学会推荐的官方论文,在国际铸造会议上宣读,震撼国际。《光明日报》报道称:“周尧和在勇攀铸造的珠穆朗玛峰”。

  这一成果推动了铸造现代化的步伐,迅速在中国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成果于198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198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成为中国上百个铸造专业的第一名。1989年,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又创建并被批准为中国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世纪80年代,周尧和发明的“调压成型精铸法”实现了轻合金超薄壁复杂构件的高质量铸造成形,攻克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该成果199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991年获航空金奖。

  在中国凝固学界,周尧和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中国的凝固热理论、凝固形态学和深过冷快速凝固和凝固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他培养出一大批灿若星辰的拔尖创新人才。

  周尧和6次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参加国际铸造会议,并于1988年当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1993年任主席,为中国铸造业的国际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先后任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材料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半个世纪以来,周尧和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多项重要理论课题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创造了中国铸造界的多个第一:当选铸造领域的第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的第一个中国人、中国首次参加国际铸造会议的中国官方论文作者、领导建立了铸造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铸造学科博士、培养出铸造学科中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为师魅力:数国之梁栋 一代宗师

  周尧和不仅学术技艺精湛,更是德才双馨的教育家。从教大半个世纪以来,周尧和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周尧和所教《铸造原理》课被树立为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高等院校的样板示范课。1981年周尧和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从严、重导、求新”,是周尧和培养研究生的核心理念。

  “周先生的‘严’是出了名的,作为先生的弟子,无不‘怕’先生。这不仅因为他不苟言笑的举止,更缘于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科研作风。”弟子王浩伟说。周尧和的“严”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对科研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他在为学生批阅论文时,连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周先生的身教就能让学生不能不严。”弟子介万奇教授对周先生的“重导”和“求新”感触尤深。他说:“周先生的 ‘重导’,是重视引导而不直接代替学生去做,让学生独立思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周先生并不注重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他更关注的是学生所做课题的创新点是什么。”王浩伟说。

  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周尧和还一直倡导“ECO精神”。“ECO”是“Excellent”“Cooperative”和“Original”三个单词的缩写,就是要有出色的成果、合作的气氛和创新的思维。他对课题组成员和博士生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有志气。教师要有志气成为组内最优秀的成员,学生要有志气成为课题组内最优秀的研究生。但这还不够,更要有志气赶超自己的老师,超过世界上的名家。没有这种成为杰出人才的志气,就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二要讲团结。竞争意识是要有的,但不是组内的明争暗斗,而是同行的和谐较量;要想在这种较量中取胜,课题组必须是真诚合作的集体。三要肯拼搏。不能只有愿望而不付诸行动,要赶超别人,就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就要创新,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周尧和门下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各有建树。周尧和倾情培养了包括新中国第一位铸造博士在内的博士研究生50余名,一大批弟子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学术带头人和总工程师,其中1人获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7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40余人在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任教授,为推进中国物理冶金与航空教育事业的进步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格魅力:仰先生懿德 江水泱泱

  1953年5月9日,留学苏联前夕,周尧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信仰,牢记铮铮誓言,践行庄严承诺,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都全部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事业。

  周尧和在学术上求新、求高、求精,却一直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在学问探索之外,周尧和对他人又是非常宽容、谦逊平和的,从来没有架子,对毕业后的学生来信,也总是封封必回,有问必答。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周尧和始终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

  周尧和以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在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被国务院、航空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全国教育工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优秀教师,“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1991年,周尧和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颁发的航空工业个人最高荣誉奖——航空金奖,成为获此殊荣的10名专家之一。与周尧和素昧平生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闻讯后当即发来了贺信,对周尧和“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

  201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周尧和“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正如颁奖词所言,周尧和院士是“一位令人仰慕、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一位令学子追随、功勋卓著的一代宗师,中国铸造界的一面旗帜,中国科技界的一份骄傲。”

  2015年,他将毕生积蓄100万元无偿捐献给学校,支持和奖励为西北工业大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助推西北工业大学的快速发展。

  他留下的,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深沉的渴望和期待,更是对党的教育事业滚烫的心愿。(供稿 西安工业大学 编辑 宋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