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志扶智在行动“精准制导”精确脱贫 咸阳市运用大数据创新脱贫攻坚纪实

2018-08-14 09:18:12|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李妍|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扶智在行动“精准制导”精确脱贫——咸阳市运用大数据创新脱贫攻坚纪实

  如今在咸阳市,扶贫干部只需登录微信公众号咸阳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所有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等信息,就会一目了然。

  “借助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上的数字清单、地图服务、航拍影像等功能应用,帮扶干部就能轻松掌握扶贫数据,让精准扶贫工作在大数据的助力下精准发力、持续用力。”7月18日,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告诉记者。

  今年4月,咸阳市的大数据精准扶贫案例被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联合授予“2018数字中国示范案例”称号。

  精准信息科学甄别

  大数据带来大改变

  说起大数据对帮扶工作的帮助,旬邑县太村镇店头村第一书记付文学立刻想到了该村的贫困户刘俊杰。5年前,刘俊杰患上多发性硬化症,多方求医仍不见好转。失去劳动能力的他与70多岁的老母亲何会芳相依为命。

  2017年,在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中,通过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咸阳市扶贫部门将刘俊杰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7月19日,付文学向记者演示,点开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咸阳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从全县的贫困户中很快就搜到刘俊杰,显示出刘俊杰的基本情况、生活条件等信息。

  扶贫扶到底。咸阳市帮扶干部根据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以及相关政策信息,决定为刘俊杰建全县第一座光伏扶贫户电站。“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享受到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现在我家有了电站,每年有7000多元的收入。”何会芳高兴地说。

  2017年,咸阳市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通过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全市扶贫基础信息的汇集。同时,将公安、财政、教育、人社、卫生、民政、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业务数据与扶贫基础数据进行比对,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人核查,当年累计发现疑似问题数据6万余条。通过对全市扶贫基础信息分析比对,2017年咸阳市剔除不符合要求贫困户320户,新识别贫困户1512户,精准定位贫困户4.2万户。

  阳光监督量化考核

  大数据带来强保障

  “扶贫项目有哪些?资金有多少?都用在哪里?”在咸阳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上,所有的款项来源、用途全部一清二楚。

  “通过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咸阳市将建立公开透明的资金运行体系、严明有力的资金监督保障体系,不断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促进扶贫专项资金的安全使用、规范运作、有效运转,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咸阳市市长卫华告诉记者。

  目前,咸阳市对扶贫资金拨付和扶贫项目落实进行全流程监管,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监管:第一条路径按市、县、镇、村逐级自上而下分块管理,实现对扶贫资金从市、县、镇、村的申报、分配、审核、下达、拨付等环节全程跟踪、监管;第二条路径为“四支队伍”入户走访,对资金等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将村级以上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纳入系统监管项目。同时,在扶贫项目查询、政策咨询、监督投诉、资金兑付等事项上,群众可一号一卡便捷查询。如今,咸阳市所有市、县、镇、村扶贫收支笔笔晒在网上。

  咸阳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也对帮扶干部的工作动态实行实时跟踪,对涉及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指标项,逐一量化,形成了科学的考核方法,建立起纵向覆盖县、镇、村,横向覆盖“八办两组”和“四支队伍”的考核体系。

  互联互通靶向脱贫

  大数据带来新利好

  最近,家住淳化县城关街道的罗建龙心里乐开了花:妻子的病有了好转,儿子、儿媳在咸阳市找到了工作,自家地里的大葱也能通过电商卖个好价钱。“没想到咱还有打翻身仗的一天。”罗建龙告诉记者,妻子前些年被查出患有早期癌症,为了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家里早已债台高筑。在2015年,他家就被识别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得益于医疗扶贫的好政策,罗建龙妻子的病得到了控制,往医院跑的次数少了、看病的费用也少了。“我原本想着现在不再花钱治病了,摘掉因病致贫的‘帽子’就很不错了,可没有想到村里的帮扶干部主动找上了门,为我联系了技能培训课程。”罗建龙说。原来,淳化县利用咸阳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对全县的贫困户和脱贫户信息实行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镇(街道办)之间的信息数据“双对接、双循环”,实现了全县数据信息互联共通。在这个过程中,帮扶干部发现罗建龙家虽然已经脱贫,但家庭收入并不高,还需要巩固。于是,帮扶干部依托大数据平台,把对罗建龙的帮扶重点转移到创业技能培训上。

  大数据带给村民的惊喜不止于此。在旬邑县马栏镇后义阳村的智慧乡村信息惠民工作站,记者见到了几样高档的服务设备:健康体检一体机、金融服务一体机、网上办事一体机。有了它们,村民除了可以进行健康体检外,还能不出村在网上选购农耕物资、日用百货,在网上销售当地的农副产品、特色产品。(记者 张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