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沐浴着新时代的文化“阳光”

2018-12-20 13:08:03|来源:中国经济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日前,在有着“中国最美新华书店”之誉的延安中国红色书店内,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书店的“常客”,只见这位雷女士与女儿正在“竞赛”读书。她们早已将这座位于延安老城区中心地段,集阅读、休闲、儿童娱乐、文创产品展示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当成了每周末文化休闲的必到之处。“我们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组织指导群众开展各类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巩固文化阵地,让广大群众品味美好生活。”陕西省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树栋说。

  如今,行走于延安各地,文化之光照耀城乡,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广场上,歌声激荡,舞步翩跹;延安大剧院里,各类文化演出有声有色;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成为新农村最美的风景……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群众的综合素质,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也为延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补齐短板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虽然一些基层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群众并不多……”延安市文广新局在针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调研中发现,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的高低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核心点在于有没有站在群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群众用起来方不方便、吸不吸引人等。

  对此,延安从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管理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着力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让场馆设施布局更为合理;另一方面,着重凸显文化阵地的服务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尤其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当地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延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安世平表示,延安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着力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从而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近年来,延安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手臂、创新服务手段,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累计投入超过13亿元建设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农家书屋3396个,全市13个县区图书馆、11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体中心、192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

  持续投入

  文化硕果普惠百姓

  “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列支18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支100万元用于十大主题文化广场基本维护及活动开展,列支200余万元用于‘延安过大年’‘陕北民歌大舞台’等品牌文化活动……”安世平表示。

  自2014年以来,延安每年购买公共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00多场,服务群众、服务基层,集中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优秀作品。延安坚持“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念,全市公共文化机构以残障人士、农民工等特殊人群保障为重点,大力实施“送文化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如今,每年市县两级政府购买“送文化下乡”公共演出230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2000场,基本实现每个乡镇2场、每个村1场的目标,受益群众达到300多万人次。

  除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管好用好中央财政的项目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加大地方财政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外,延安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参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据介绍,一些有条件的县、乡、村已经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举办文艺活动,通过村企共建、城乡共建等方式,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和支持。志丹县双河镇墩梁村村支书高亚辽感慨地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农民一年四季忙于弄吃的、弄穿的。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渴求文化。这不,近几年村上也建成了文化广场,村部腾出房子给我们配备了图书室、活动室,还送来了音响、秧歌服。”

  借助品牌

  文化精品与群众良性互动

  文化发展既要大众化,又要精品化,才能助推发展、体现繁荣。依托延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大力扶持、鼓励创作,全市公共文化精品项目不断涌现,文化品牌打造得有声有色。据悉,近3年,延安市累计创作大戏10余部、小戏(小品)70余部、歌曲350余首、舞蹈和曲艺节目300多个,80%的优秀作品已正式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并赢得好评。

  “‘延安过大年’‘陕北民歌大舞台’、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延安的文化品牌。”延安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科科长尚鹏浩介绍,截至目前,延安已成功举办了35届“延安过大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举办了6届全市“小戏调演”、6届城区校园文艺会演、4届社区文化节、3届农民艺术节、3届陕北道情大赛、2届民间艺术大赛,借助文化品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群众的精品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并形成良性互动,越来越多的群众文艺精品从此诞生。

  “延安人文资源独具特色,黄河文化和黄土风情文化驰名中外,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也是丰富群众生活、调动群众热情的抓手和纽带。”杨树栋介绍,延安正高举“兴文化”的大旗,不断挖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资源,让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