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建议推行“车让人”手势 避免车停人不走 车走人也走

2019-02-15 09:46:25|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无灯无监控路口“车让人”还有改进空间 本报记者 李宗华摄

  “车让人”在西安实行近两年,2月13日记者回访时看到,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大多数车主的自觉行为。但在采访中记者留意到,很多车主都提及自己在践行“车让人”时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减速礼让了,行人不确定;发动车要走了,行人又快步抢行。对此,不少人建议:最好能设计一套“车让人”手势,方便司机与行人沟通。

  事件  “车让人”演变为打架   车主认为双方未能有效沟通

  “行人和驾驶员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是很多车祸发生的原因,可能会引发各种矛盾。”当天接受采访时,有7年驾龄的“老司机”张先生,给记者讲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典型案例”。

  “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开车去含元路上的一家店取定制好的腊肠。走到新城区法院附近时,遇到一个年轻小伙站在路边,貌似想过马路。我减慢车速给他让行,他似乎没明白我的意思,迟迟不走。我踩了油门打算先行,他又往前跨了两步。”张先生说,一看对方想走,他又赶紧踩刹车避让,可对方见他车动了,也退回去不走了。如此反复两次,自己有些着急,对方也有些“上头”,竟走到他车前骂了句脏话。

  “那句话挺难听的,我一听瞬间气炸了,觉得我好心给你让行呢,你半天磨唧不走,还出言不逊,打开车门就冲下去和对方理论。”张先生称,当天,他和那名小伙子为这事还动了手,他的脸上挂了彩,对方一部苹果手机掉在地上被踩了个稀烂。这件事导致他年都没过好。“事后想想,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个有效沟通的问题。我本意是想让行,对方不但没理解我的意思,反倒觉得他一走我的车一动,是在为难他,大家都有点急,矛盾就出了。”张先生认为,“车让人”如今已在西安深入人心,但很多司机都遇到过类似“我斑马线前让行了,行人却没有通过的意思,这时候怎么办?到底走还是不走?”的问题。

  走访  无法“传递信号”  行人谈及“让行”也纠结

  昨天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选择了部分路段实地探访,发现为“让没让”“走不走”纠结的行人也不在少数。

  位于雁塔路上的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门前,有可供行人通行的斑马线,但没有红绿灯和摄像头。记者观察发现,因该条路车流量较大,单个行人很难得到被礼让的“待遇”。一名男子在路中间站了近1分钟,也没车停下来让行,最后他瞅着车流变少,才一路小跑穿过马路。

  对此,一位在附近开店的王姓店主称,这条路连通二环,车多,时常有不给单个行人让行的现象。要是没什么急事,大家都会选择在路边凑够一拨人一起通过。“这条路路况好,车速都不低,硬闯肯定不行,容易发生事故。每当这种时候我就想,要是能给那些司机们传递一下我急着过马路的信号就好了。”

  提及“传递信号”这一问题的,还有在某中学当老师的陈女士。她向记者讲述的是另一种情形,“有时候我站在马路边上,只是想打车,结果不少车主停车给我礼让,把我弄得挺不好意思,过马路也不是,不过也不是。”她希望,交管、文明办等相关部门能推出一套通俗易懂、全市统一的“车让人”手势,让行人和司机可以相互交流。(首席记者  张晴悦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